填空题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填空题
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08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无降水,但降水量观测之后至08时正点前有降水,并延续至08时以后,例如:755-916,这种情况下()。A、在08时正点补测降水量B、不用补测降水量C、补测或不补测均可D、是否补测由观测员自定

一日中降水量定时记录缺测一次,日合计().A、按缺测处理B、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加括号C、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不加括号

冬季观测时遇湿球温度>0.0℃(订正后),而用铅笔试湿球纱布时发现纱布结冰,则干、湿球温度与湿度记录().A、按正常记录处理。B、判断为溶冰不当,只记录干球温度。C、若正点前湿球示度稳定,则补测一次干、湿球温度,作为正式记录,并由此查算湿度。D、若正点前湿球示度仍未稳定,则把第一次的干球温度作为正式记录,湿球温度按缺测处理,相对湿度用订正后的定时相对湿度自记值代替,并配合干球温度反查水汽压和露点温度。E.无湿度计或湿度计故障的站,在正点后一小时内,湿球示度稳定时补测一次干、湿球温度,记入备注栏,并由此查算湿度,湿度记录加“()”。E、无湿度计或湿度计故障的站,在正点后一小时内,湿球示度稳定时补测一次干、湿球温度,记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并由此查算湿度,而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

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有降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起止时分缺测,但各时段降水量记录完整者,“起止时分”栏填降水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正点分段观测的时间,但只记()不记分钟。A、小时B、日C、秒D、月

自动观测正点数据缺测处理的优先顺序为()。A、自记记录;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有效分钟数据;人工补测B、有效分钟数据;自记记录;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C、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自记记录;有效分钟数据D、有效分钟数据;人工补测;前后正点数据间内插;自记记录

观测时或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正点(02、08、14、20)或正点之前停止,则()。A、应进行补测,补测的降水量记在该时的RR栏B、应进行补测,补测的降水量记在下一时刻的RR栏

以自动站记录作为正式记录后,除A文件和月报表中的定时降水量及累计降水量的计算、气候月报仍使用人工降水量观测记录外,其余记录及报文以自动站记录为准。

云、能、天观测后至正点前,有更重要的天气现象产生。如前后记录有矛盾,为了与天气现象配合,云、能应重新补测并按补测情况编报,但气薄-1定时观测记录不必更改。

出现雪暴时,()。A、应观测和记录其降水量B、月报表天气现象摘要栏摘录雪和吹雪现象符号C、一般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D、编发气象电报时按无降水处理

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无降水,而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包括延续至次日)有降水;或20时观测时和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20时正点或正点之前终止。遇有以上两种情况时,应于(),使天气现象与降水记录相配合。

人工站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除()外,当缺测记录发生时,人工站和自动站相应观测记录可以相互代替。A、降水量B、要素极值C、大风天气现象

一日中降水量定时记录缺测一次,日合计的处理方法().A、按缺测处理B、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加括号C、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不加括号

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

特殊情况如临近正点,补测降水量时,降水量记载与相关降水量编报的矛盾应以定时气候观测的记录为准,并在值班日记中说明。

多选题出现雪暴时,()。A应观测和记录其降水量B月报表天气现象摘要栏摘录雪和吹雪现象符号C一般应观测和记录最小能见度D编发气象电报时按无降水处理

判断题为使天气现象栏的记录与降水量的记录配合一致,20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如无降水,而在其后至20时正点之间有降水,应于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A对B错

单选题某日20时观测前和观测时有降水,降水量观测之后,在1959降水停止,而后2005降水又重新开始。这时()。A不必进行补测待次日一并处理。B应在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仅作编报用。C是否补测降水量由观测员自行确定。D应在20时正点补测一次降水量,记入当日20时降水量栏。

单选题起止时分缺测,但各时段降水量记录完整者,“起止时分”栏填降水开始以前和结束以后正点分段观测的时间,但只记()不记分钟。A小时B日C秒D月

单选题一日中降水量定时记录缺测一次,日合计().A按缺测处理B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加括号C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不加括号

多选题人工站冬季湿球纱布溶冰不当,记录处理的正确方法是()。.A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作为气温和湿度的正式记录B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能够稳定,则需补测干湿球温度值,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C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相对湿度改用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计(表)定时值,水汽压和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反查而得D没有毛发湿度计(表)的台站,若在定时观测正点前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需在正点后一小时之内补测干湿球温度值(记录在观测簿该时栏上面空白处),并用此值计算湿度,温度的正式记录仍以第一次干球温度为准,湿球温度栏记录“—”;若正点后一小时之内湿球温度仍不能够稳定,则湿度记录按缺测处理

单选题人工站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除()外,当缺测记录发生时,人工站和自动站相应观测记录可以相互代替。A降水量B要素极值C大风天气现象

判断题特殊情况如临近正点,补测降水量时,降水量记载与相关降水量编报的矛盾应以定时气候观测的记录为准,并在值班日记中说明。A对B错

判断题云、能、天观测后至正点前,有更重要的天气现象产生。如前后记录有矛盾,为了与天气现象配合,云、能应重新补测并按补测情况编报,但气薄-1定时观测记录不必更改。()A对B错

多选题08时降水量观测时和观测前无降水,但降水量观测之后至08时正点前有降水,并延续至08时以后,例如:755-916,这种情况下()。A在08时正点补测降水量B不用补测降水量C补测或不补测均可D是否补测由观测员自定

单选题一日中降水量定时记录缺测一次,日合计的处理方法().A按缺测处理B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加括号C按实有记录作日合计,不加括号

单选题观测时或观测前有降水,但降水恰在正点(02、08、14、20)或正点之前停止,则()。A应进行补测,补测的降水量记在该时的RR栏B应进行补测,补测的降水量记在下一时刻的RR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