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下列地基处理技术中,()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A灰土桩B砂石桩C水泥粉煤灰碎石桩D夯实水泥土复合桩

单选题
下列地基处理技术中,()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
A

灰土桩

B

砂石桩

C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D

夯实水泥土复合桩


参考解析

解析: 本题涉及的考点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应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简称“CFG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它是在碎石桩的基础上掺入适量石屑、粉煤灰和少量水泥,加水拌和后制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桩体。CFG桩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

相关考题:

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可将复合地基承载力考虑为由桩体承载力和桩间土承载力两部分共同组成。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下列( )复合地基在进行承载力估算时要将处理后的桩间土的承载力予以一定的折减。A.砂石桩 B.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夯实水泥土桩 D.水泥土搅拌桩

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下面关于复合地基处理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搅拌桩的桩端阻力发挥系数,可取0.4~0.6,桩长越长,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越大B、计算复合地基承载力时,若增强体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取低值,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可取高值C、采用旋喷桩复合地基时,桩间土越软弱,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越大D、挤土成桩工艺复合地基,其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一般大于等于非挤土成桩工艺

关于CFG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非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等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B.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大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C.对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高于地基天然承载力D.对不可挤密的结构性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小于地基天然承载力

有关CFG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不正确的说法是( )。A.采用非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等于天然地基承载力B.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大于天然地基承载力C.对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高于天然地基承载力D.对不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小于天然地基承载力

某地基完成振冲碎石桩加固后,在桩顶和基础间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下列哪些选项是铺设垫层的工程作用?(A)可起水平排水通道作用 (B)可使桩间土分担更多荷载(C)可增加桩土应力比 (D)可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

某独立基础,埋深1.0m,若采用C20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80kPa,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桩土应力比的最大值接近下列哪个数值?(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均为1.0)(  )A、 30B、 60C、 80D、 125

下列地基中( )不是复合地基。 A.由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的刚性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B.由桩端位于可压缩层的刚性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C.由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的柔性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D.由桩端位于可压缩层t的柔性粧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

复合地基竣工验收时,承载力检验常采用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下列哪一种因素不是确定承载力检验前的休止时间的主要因素?(A)桩身强度(B)桩身施工质量(C)桩周土的强度恢复情况(D)桩周土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情况

某松散粉细砂场地,地基处理前承载力特征值100kPa,现采用砂石桩满堂处理,桩径400mm,桩位如图。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提高了20%,桩土应力比3。问:按照《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估算的该砂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接近下列哪个选项的数值?(  ) A、135kPaB、150kPaC、170kPaD、185kPa

某小区地基釆用深层揽拌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已卸桩截面积Ap=0.385m2,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200kN,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fsk=60kPa,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β=0. 6,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50kPa,问水泥土搅拌桩置换率m的设计值最接近下列何值?(A) 15% (B) 20% (C) 24% (D) 30%

( )可以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 A、灰土桩地基 B、砂石桩地基 C、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地基 D、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哪种因素()A、桩身强度和地基土强度B、桩身尺寸和地下水位C、桩身尺寸和地基土深度D、桩身强度和地基土深度

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由()和地基土的强度这两个因素决定。A、桩本身的材料强度B、桩本身的刚度C、地基土的强度D、桩本身的长度

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一定是复合地基中的桩?()A、不配筋的混凝土桩B、桩身抗压强度小于桩身总的侧阻力的桩C、桩顶与承台间设置褥垫层的桩D、设计中考虑了桩间土承载力的桩

下列地基处理技术中,()是一种低强度混凝土桩,可充分利用桩间土的承载力共同作用,并可传递荷载到深层地基中去,具有较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A、灰土桩B、砂石桩C、水泥粉煤灰碎石桩D、夯实水泥土复合桩

单选题有一场地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260kPa,拟采用桩径0.5m喷射桩,桩身试块抗压强度标准值fcu=6MPa,强度折减系数η=0.33,已知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λ=0.7,若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计算喷射桩的桩间距(假设由土提供的单桩承载力大于由桩身强度计算的单桩承载力),其值大小与()数值最为接近。()A1.02mB1.12mC1.44mD1.78m。

多选题对CFG桩桩间土的承载力,下述()说法不正确。()A采用非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等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B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大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C对可挤密的桩间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高于地基土天然承载力D对不可挤密的结构性土采用挤土法施工时,桩间土承载力应小于天然地基承载力

单选题下列地基中(  )不是复合地基。[2004年真题]A由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的刚性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B由桩端位于可压缩层的刚性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C由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的柔性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D由桩端位于可压缩层上的柔性桩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

单选题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主要取决于以下哪种因素()A桩身强度和地基土强度B桩身尺寸和地下水位C桩身尺寸和地基土深度D桩身强度和地基土深度

单选题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由()和地基土的强度这两个因素决定。A桩本身的材料强度B桩本身的刚度C地基土的强度D桩本身的长度

多选题下列()项属于复合地基。()A散体材料桩桩端位于可压缩层,桩顶不设垫层,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B散体材料桩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桩顶设垫层,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C刚性桩桩端位于可压缩层,桩顶不设垫层,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D刚性桩桩端位于不可压缩层,桩顶不设垫层,且桩体压缩模量大于桩间土压缩模量,桩体与桩间土共同组成的地基

单选题沿海某软土地基拟建一幢六层住宅楼,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为70kPa,采用搅拌桩处理。根据地层分布情况,设计桩长10m,桩径0.5m,正方形布桩,桩距1.1m。依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这种布桩形式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于下列那一个数值?(桩周土的平均摩擦力=15kPa,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60kPa,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0.85,水泥搅拌桩试块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取1.5MPa,强度折减系数取0.3)A105kPaB123kPaC146kPaD150kPa

问答题某工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处理后桩间土的容许承载力f ak=339kPa,碎石桩的容许承载力fpk=910kPa,桩径为2m,桩中心距为3.6m、梅花形布置。桩、土共同工作时的强度发挥系数均为1,试求处理后复合地基的容许承载力fap,k。

单选题某素填土建筑地基,地下水位埋深20m,拟采用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地基。初步设计时,桩直径为0.4m,按正方形布桩,水泥土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500kPa,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0.9。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29-2012作答。试问:要使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达到350kPa,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A1.30B1.40C1.50D1.60

多选题某地基完成振冲碎石桩加固后,在桩顶和基础间铺设一定厚度的碎石垫层,(  )是铺设垫层的工程作用。[2007年真题]A可起水平排水通道作用B可使桩间土分担更多荷载C可增加桩土应力比D可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一定是复合地基中的桩?()A不配筋的混凝土桩B桩身抗压强度小于桩身总的侧阻力的桩C桩顶与承台间设置褥垫层的桩D设计中考虑了桩间土承载力的桩

单选题某工程采用复合地基处理,处理后桩间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sk=339kPa,桩的承载力特征值fpk=910kPa,桩径为2m,桩中心距为3.6m,梅花形布置。桩、土共同工作时的强度发挥系数均为1,求得的处理后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fspk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A450kPaB485kPaC499kPaD522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