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AC3bBC5bCC5b6789DC5b678EC5667

单选题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
A

C3b

B

C5b

C

C5b6789

D

C5b678

E

C5667


参考解析

解析: 补体经三条活化途径形成的C5转化酶,均可裂解C5,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并被裂解成C5a和C5b,前者释放入液相,后者仍结合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C6、C7结合,形成C5b67复合物插入浆膜脂质双层中,进而与C8呈高亲和力结合,形成C56678,附着于胞膜表面的C5b678与12~15个C9分子联结成C5b6789,即MAC(膜攻击复合物)。故选C。考点: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组成

相关考题: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A.C3bB.C5bC.5b6789D.C5b678E.C5b67

抑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是( )。查看材料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是A、C3bB、C5bC、C5b6789D、5b678E、C5b67

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3B、C3-5C、C5-7D、C5b-9E、C4b2b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C6b~C9B、C4b2aC、C3bnBbD、C3bBbE、C5b~C9

CD8阳性的T细胞的TCR识别的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B、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C、膜攻击复合物D、抗原肽和MHCII类分子复合物E、抗原肽和MHCI类分子复合物

阻止补体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是( )A、膜辅蛋白(MCP)B、衰变加速因子(DAF)C、同源限制因子(HRF)D、C3a、C4a、C5aE、C3b、C4b

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5b67B.C5b678C.D.E.C5b6789

补体活化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具有A,溶菌、杀菌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E,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5b67B.C5b678C.C3bnBbpD.C4b2b3bE.C5b678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A.C5b~9B.C6b~9C.C5b~7D.C5b~8S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A.C5b~9B.C6b~9C.C5b~7D.C5b~8E.C6b~8

补体系统活化的经典途径可人为的分阶段为( )。A.识别、活化、膜攻击B.活化、识别、膜攻击C.膜攻击、识别、活化D.活化、膜攻击、识别E.识别、膜攻击、活化

A.膜结合补体调节分子B.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C.经典途径C3转化酶D.旁路途径C5转化酶E.膜攻击复合物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是

A.膜结合补体调节分子B.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C.经典途径C3转化酶D.旁路途径C5转化酶E.膜攻击复合物C4bp是

阻止补体在宿主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是()A、膜辅蛋白(MCP)B、衰变加速因子(DAF.C、同源限制因子(HRF.D、C3a、C4a、C5aE、C3b、C4b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C、激活物质相同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有()。A、C4B、C6C、C8D、C9E、C1

可阻止液相的补体C9转变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是()A、CD56B、CD55C、CD57D、CD59E、CD58

多选题补体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有()。AC4BC6CC8DC9EC1

单选题可阻止液相的补体C9转变成膜攻击复合物的是()ACD56BCD55CCD57DCD59ECD58

单选题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C激活物质相同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单选题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AC6b~C9BC4b2aCC3bnBbDC3bBbEC5b~C9

单选题C5b6789()A经典途径C3转化酶B旁路途径C5转化酶C膜结合补体调节分子D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E膜攻击复合物

单选题补体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复合物是()AC3BC3-5CC5-7DC5b-9EC4b2b

单选题C3bnBbp()A经典途径C3转化酶B旁路途径C5转化酶C膜结合补体调节分子D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E膜攻击复合物

单选题抑制膜攻击复合物形成的是(  )。ABCDE

单选题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A经典途径C3转化酶B旁路途径C5转化酶C膜结合补体调节分子D可溶性补体调节分子E膜攻击复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