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地面观测场围栏的高度约为()米。A1.5B1.2C1.0

单选题
地面观测场围栏的高度约为()米。
A

1.5

B

1.2

C

1.0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对于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环境完全符合气象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并利于长期保护的国家气候观象台,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的东边或西边扩出一个()的观测场作为自动气候站观测场。A、15(东西向)米³15(南北向)米B、25(东西向)米³25(南北向)米C、15(东西向)米³25(南北向)米D、25(东西向)米³15(南北向)米

关于观测场,描述正确的是()。A、观测场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南北向)³20m(东西向)。B、要测定观测场的经纬度和拔海高度应数据刻在观测场内固定标志上。C、观测场四周一般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D、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清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

《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地面气象观测场内仪器距围栏应不小于()米。A、2B、3C、4

地面观测场围栏的高度约为()米。A、1.5B、1.2C、1.0

国家二级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大型水体距离为().A、大于60米B、大于等于60米C、大于50米D、大于等于50米

气象站周围的成排建筑物、树木和其它遮挡物边缘与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的距离,必须为障碍物高度的10以远;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围栏与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至少是该障碍物高度的8倍以上,两孤立障碍物最近的横向距离不得小于10米。

目标物图的测绘是以()为中心的。A、观测场中心B、观测场围栏C、仪器的中心D、目标物距离观测场最近点

测定观测场四周的障碍物方位角和高度角时,应以()为准测定。A、观测场中心B、日照计C、观测场围栏D、应以具体的测量而定

“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

常规气象地面观测场围栏距四周孤立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等于该障碍物高度的()倍;离成排障碍物的距离大于等于该障碍物高度的()倍;离较大水体至少在100米以上。

以下确定观测场四周障碍物仰角的做法,正确的().A、将经纬仪安置在观测场围栏外缘的水平地面进行测定。B、根据障碍物至观测场围栏外缘最近点的直线距离、障碍物最高点相对于观测场水平地面的高度进行计算。C、把经纬仪安置在观测场中心1.5米处进行测定。D、根据障碍物至观测场围栏外缘的垂直距离、障碍物最高点相对于观测场水平地面的高度进行计算。

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约()米的稀疏围栏。

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约()的稀疏围栏。

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公路路基的距离均应大于30米。

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的材料。

判断题“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A对B错

填空题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约()米的稀疏围栏。

判断题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1.5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A对B错

判断题《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障碍物高度的倍数”是指观测场围栏距障碍物最近点的距离与障碍物最高点超出观测场地面的高度的比值。A对B错

填空题观测场四周一般应设置约()米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的材料。

判断题各类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围栏与公路路基的距离均应大于30米。A对B错

单选题对于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环境不符合气象观测环境技术要求,或地面气象观测环境将不能得到长期保护的国家气候观象台,需要在现地面气象观测场()范围内,另外选一个观测环境完全符合气象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并利于长期保护的地方,重建一个新的观测场,按照现有《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有关仪器布设原则,进行仪器架设。A20KM/15米³15米B20KM/15米³25米C30KM/15米³15米D30KM/15米³25米

单选题国家二级气象观测场围栏与铁路路基距离为().A大于200米B大于等于200米C大于300米D大于等于300米

单选题对于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观测环境完全符合气象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并利于长期保护的国家气候观象台,在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的东边或西边扩出一个()的观测场作为自动气候站观测场。A15(东西向)米³15(南北向)米B25(东西向)米³25(南北向)米C15(东西向)米³25(南北向)米D25(东西向)米³15(南北向)米

填空题观测场四周应设高度约()的稀疏围栏。

单选题地面气象观测场内仪器距围栏应不小于()米。A2B3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