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批钢绞线拉伸试验中的下屈服强度的期望值()A、会相应增加B、会相应减少C、不变D、难以确定

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批钢绞线拉伸试验中的下屈服强度的期望值()

  • A、会相应增加
  • B、会相应减少
  • C、不变
  • D、难以确定

相关考题:

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破坏所能达到的最大应力值称为()。 A、屈服强度B、抗拉强度C、断裂强度D、拉伸强度

在室温条件下,对有明显屈服现象的钢材标准试样进行拉伸试验,通常取下屈服强度作为屈服强度特征值。

钢材试样在拉伸试验中,拉力不增加,试件还继续显著变形时的最小应力称为()A、抗拉强度B、屈服强度C、持久强度D、蠕变极限

钢筋拉伸试验在屈服前应控制应变速率为每秒不超过0.0025。

金属拉伸试验中的两个基本参量是()。A、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B、抗拉强度和延伸率C、应力和应变

拉伸试验中测定屈服强度时试样平行长度内应变速率应在()之间,并尽可能保持衡定。A、0.2-0.25/SB、1-2.5/SC、0.025-0.25/SD、0.00025-0.0025/S

拉伸试验中测定屈服强度时试样平行长度内的应变速率应在()之间,并尽可能保持衡定。A、0.2-0.25/SB、1-2.5/SC、0.025-0.25/SD、0.00025-0.0025/S

有屈服现象的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都能测出()和(),但有的材料测不出()。A、抗拉强度B、断裂强度C、上屈服强度D、下屈服强度

在建筑结构钢材拉伸试验中,如仅测定抗拉强度,应变速率应()A、≥0.00025/sB、≥0.0025/sC、≤0.0025/sD、≤0.008/s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中测定下屈服强度,在试样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之间。

钢筋拉伸试验中,在屈服期问不计初始瞬时应力的最低应力,称为()。A、上屈服点B、下屈服点C、抗拉强度D、比例极限

拉伸试验时,屈服强度的测定是测其()。A、上屈服强度B、下屈服强度C、不一定

拉伸试验的试验速率对性能的测试有影响,总的趋势是速率增加()升高,()降低,速率降低,其影响趋势与上述相反,因此,拉伸试验时应严格执行标准中对速率的规定。A、弹性性能B、塑性性能C、强度性能D、断裂性能

以下关于材料屈服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脆性材料作拉伸试验时,其屈服现象不明显B、材料屈服强度始终小于抗拉强度C、材料屈服强度值与抗拉强度值的差距越小,其塑性越好D、材料作拉伸试验时,在屈服阶段材料应力不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低碳钢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四个阶段:线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B、铸铁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呈现四个阶段C、低碳钢的拉伸强度极限远小于压缩强度极限D、铸铁的拉伸强度极限远小于压缩强度极限E、低碳钢的拉伸屈服应力远小于压缩屈服应力

钢筋拉伸试验屈服阶段中仅出现了一个谷值应力,则该谷值即为该钢筋的下屈服强度。

钢材拉伸试验的开始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点是()。A、弹性极限B、屈服上限C、屈服强度D、抗拉强度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时,当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试验机指针首次停止转动指示的恒定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得到的是()。A上屈服强度B下屈服强度C平均屈服强度D最大力强度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时,如试验不包括屈服强度或规定强度的测定,试验机的速率可以达到()允许的最大速率。A塑性范围内B弹性范围内C强度范围内D极限范围内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时,试样发生屈服而力首次下降前的最高应力为()。A下屈服强度B最大屈服强度C极限屈服强度D上屈服强度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中,下屈服强度测试时,试样的平行长度的屈服期间应变速率应在()之间。A0.00025/s—0.0005/sB0.0005/s—0.0025/sC0.00025/s—0.0025/sD0.0025/s—0.025/s

单选题以下关于材料屈服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A脆性材料作拉伸试验时,其屈服现象不明显B材料屈服强度始终小于抗拉强度C材料屈服强度值与抗拉强度值的差距越小,其塑性越好D材料作拉伸试验时,在屈服阶段材料应力不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大

单选题低碳钢拉伸过程中屈服阶段的特点是( )。A随荷载的增加应力和应变成比例增加B荷载不增加情况下仍能继续伸长C荷载增加,应变才相应增加,但应力与应变不是直线关系D应变迅速增加,应力下降,直至断裂

单选题钢材拉伸试验的开始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的最大应力点是()。A弹性极限B屈服上限C屈服强度D抗拉强度

单选题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同批钢绞线拉伸试验中的下屈服强度的期望值()A会相应增加B会相应减少C不变D难以确定

判断题钢筋拉伸试验在屈服前应控制应变速率为每秒不超过0.0025。A对B错

单选题金属拉伸试验中的Rp指标是()。A上屈服强度B下屈服强度C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D规定总延伸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