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在2000年以后发展()。A、社会保障水平总体有所提升,政府社会开支占GDP比例提高B、主体责任方面:中央政府责任明显增大,中央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投入和承诺提高C、“精准扶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D、社会保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E、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F、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残疾人、农民工、长期贫困者、儿童等群体G、农村社会保障有了重大进展

社会保障在2000年以后发展()。

  • A、社会保障水平总体有所提升,政府社会开支占GDP比例提高
  • B、主体责任方面:中央政府责任明显增大,中央财政在社会保障中的投入和承诺提高
  • C、“精准扶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
  • D、社会保障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基础
  • E、更加强调社会公平和基本权利
  • F、更加强调向弱势群体倾斜,残疾人、农民工、长期贫困者、儿童等群体
  • G、农村社会保障有了重大进展

相关考题: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多种因素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保障改革不可避免,在政府责任方面,可以看到一些值得注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A在责任分担方面,政府责任走向适度化B在制度模式选择方面,政府越来越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倾向于发挥其激励功能C政府从直接管理与监督向管理与监督适当分离转化D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选择的自由度E政府与其他主体的配合在增多

社会保障管理的主体是()。A.政府机关B.社会保障责任机构和人员C.社会保障事业D.社会保障受益人群

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应更加强调国家责任,弱化个人责任,强调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将社会保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就社会保障而言,在党的纲领性文献中其地位是空前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 A、教育发展质量明显改善B、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C、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D、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E、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

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 A、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B、通过财政投入等,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性C、对社会保障承办主体和环节进行有力的调控、管理和监督D、为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

自由主义者强调: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负全面责任,个人不应该缴费,尽可能减少市场在社会保障中的作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提高社会整体福利水平,促进社会保障全面发展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A: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B: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C:统筹劳动保护工作D:城乡社会救助工作E:统筹社会保护工作

“十三五”规划指出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A.更加公平B.更高效率C.更加发展D.更可持续E.更加全面

党中央多次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社会公平,必须(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②强化国家税收调节,整顿市场分配秩序③初次分配要强调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④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关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有()。A政府责任缺位B企业责任盲点C个人权利空位D《社会保障法》已颁布E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建成

2011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指出,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社会公平,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注重社会公平必须()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进行分配制度改革 ②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④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抓好社会保障脱贫。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靠自身条件没有脱贫可能的贫困人口,必须通过社会保障实施()。 A、政策扶贫B、政府扶贫C、社会兜底扶贫D、政策性兜底扶贫

材料1:目前在我国存在8500多万文盲、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主体。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材料2: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拓展救助渠道,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与非营利机构密切合作;个人、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分担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格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上述材料中我国建立健全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年来以民生为导向的社会保障政策()。A、城市贫困问题、城乡和地区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等等B、滋生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C、社会各界逐渐开始重视民生、公平和福利问题D、党和政府提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E、社会建设、社会管理F、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力大大加强,有能力去实施社会保障(1994年的财税改革)

材料1:目前在我国存在8500多万文盲、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主体。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材料2: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拓展救助渠道,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与非营利机构密切合作;个人、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分担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格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救助社会弱势群体。运用有关知识,结合材料1说明为什么关注弱势群体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依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注重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失业人员、残疾人、老年人、儿童、重大疾病患者、受灾群众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保障。

在社会保障实践中,必须更多地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以达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目标体现了社会保障的()。A、公平原则B、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C、责任分摊原则D、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包括:()A、社会保障地方化政策B、社会保障私营化C、强调社会保障中的个人责任D、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增长E、减少社会福利开支F、优化社会服务机构

材料1:目前在我国存在8500多万文盲、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城市贫困人口„„他们是弱势群体的主体。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为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也是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材料2: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全方位拓展救助渠道,包括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与非营利机构密切合作;个人、家庭、企业、社区和政府共同分担等形式,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格局。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上述材料中我国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措施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观点的?

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形势说法正确的是()A、贫困残疾人数量多B、残疾人贫困程度深C、脱贫难度大,返贫率较高D、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具体要求是()。A、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B、完善社会保障体系C、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

衡量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常用指标()A、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社会成员的比例B、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保障水平的高低C、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GDP的比重D、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C、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D、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有反作用

政府是构建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主要体现在()A、推动相关立法,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B、通过财政投入政策等,体现社会保障的社会公平性C、对社会保障承办主体和环节进行有力的调控、管理和监督D、为社会保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支持

单选题衡量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的常用指标()A社会保障项目覆盖社会成员的比例B社会保障对社会成员保障水平的高低C社会保障支出占该国GDP的比重D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

多选题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保障的水平和规模C社会保障制度对经济发展有反作用D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有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