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脑内占位性病变的最主要鉴别点是()A、增强扫描B、中线结构的移位C、脑室大小的改变D、病变周围的脑皮髓质的移位及局部蛛网膜下腔的改变E、病变密度

脑外、脑内占位性病变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 A、增强扫描
  • B、中线结构的移位
  • C、脑室大小的改变
  • D、病变周围的脑皮髓质的移位及局部蛛网膜下腔的改变
  • E、病变密度

相关考题:

关于脑疝,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常见的脑疝类型为小脑幕切迹疝,枕骨大孔疝,大脑镰下疝B.脑疝是颅内压增高的严重后果C.颅内占位性病变发展到严重程度均可导致颅内各分腔压力不均而引起脑疝D.小脑幕切迹疝多由幕上占位引起,枕骨大孔疝多由幕下占位引起E.脑疝形成后,可导致脑组织、血管及脑神经受压和移位,而脑脊液的循环不会受影响

脑疝形成的机制是A、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B、颅内血容量增加C、颅内脑脊液增加D、颅内压力分布不均E、颅内占位性病变

颅脑外损伤所引起脑的病理改变有两类,一类是(),如头皮损伤、颅骨骨折、脑挫伤、脑血管破裂;另一类是()等占位性病变引起的脑神经细胞变性、脑水肿和脑疝等。

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占10%,血液占2%~11%。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的主要代偿机制是A、脑压缩B、颅内脑脊液减少C、脑移位D、脑血流减少E、颅骨稍扩大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其代偿容积占颅腔容积的A、<2%B、2%~11%C、8%~10%D、80%~90%E、20%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处于失代偿期时,缓解颅内压最有效的办法是A、使用脱水剂B、降低血压C、脑室穿刺引流D、头高脚低位E、呋塞米

脑外、脑内占位性病变的最主要鉴别点是A.增强扫描B.中线结构的移位C.脑室大小的改变D.病变周围的脑皮髓质的移位及局部蛛网膜下腔的改变E.病变密度

不属于肺癌远处转移表现是:()A、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B、脑内占位性病变C、病理性骨折D、肝脏多发占位性病变

最易发生小脑幕切迹疝的疾病是()A、鞍区占位性病变B、颞叶占位性病变C、小脑幕占位性病变D、梗阻性脑积水E、弥散性脑肿胀

脑内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测最困难的部位是()。A、颞叶B、顶叶C、丘脑区D、蝶鞍区E、额叶

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脑组织水肿B、脑脊液生理调节障碍C、脑血流自主调节障碍D、颅内压分布不均匀E、颅内占位性病变

面神经麻痹属于:()A、周围神经疾病B、脊髓疾病C、脑疾病D、颅内占位性病变E、肌肉疾病

颅内压增高的机制有( )A、脑组织体积增加B、颅内血容量增加C、脑脊液过多D、颅内占位性病变E、缺氧

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占10%,血液占2%~11%。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的主要代偿机制是()。A、脑压缩B、颅内脑脊液减少C、脑移位D、脑血流减少E、颅骨稍扩大

脑疝形成的机制是:()A、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大B、颅内血容量增加C、颅内压力分布不均D、颅内占位性病变E、脑水肿

单选题下列情况不属于腰椎穿刺禁忌证的是()A颅内占位性病变,尤其颅后窝占位性病变B脑疝或疑有脑疝者C腰椎穿刺处局部感染或脊柱病变D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E早期颅内高压的诊断性穿刺

单选题颅腔内容物中,脑组织占80%~90%,脑脊液10%,血液2%~11%,当颅内出现占位性病变而颅内压尚处于代偿期时。主要的代偿机制是()A脑血流量减少B颅骨稍扩大C脑移位D脑压缩E颅内脑脊液减少

单选题脑外、脑内占位性病变的最主要鉴别点是(  )。A增强扫描B中线结构的移位C脑室大小的改变D病变周围的脑皮髓质的移位及局部蛛网膜下腔的改变E病变密度

单选题脑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脑组织水肿B脑脊液生理调节障碍C脑血流自主调节障碍D颅内压分布不均匀E颅内占位性病变

单选题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是(  )。A脑脊液增加B脑血流量增加C脑组织体积增加D颅内生理功能调节失效E颅内占位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