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A、1/2B、1/4C、1/8D、1/16E、1/32

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

  • A、1/2
  • B、1/4
  • C、1/8
  • D、1/16
  • E、1/32

相关考题:

不参与化学致癌过程的因素是A、细胞增殖B、细胞繁殖C、细胞程序性死亡D、DNA损伤E、DNA修复

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照射剂量为A.45~50Gy,1.8~2Gy/次B.50~60Gy,1.8~2Gy/次C.50~60Gy,2~3Gy/次D.60~70Gy,1.8~2Gy/次E.60~70Gy,2~3Gy/次

有关非肿瘤性增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肿瘤性增殖见于正常的细胞更新代谢,对机体有利B.肝炎时肝细胞再生修复坏死的肝细胞或损伤引起修复C.非肿瘤性增殖引起细胞增殖的原因消除后仍然继续增生D.增殖的细胞或组织,能够分化成熟E.组织的修复、肉芽组织、炎症等的细胞增殖为非肿瘤性增殖

SF2的定义是()A、2%的肿瘤细胞存活的概率B、一天两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指数C、2Gy照射时的细胞存活数D、二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指数E、二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数

细胞受到1~2Gy照射后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剂量太低B、细胞损伤修复C、未用增敏剂D、未用超分割照射E、乏氧

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的主要因素是()。A、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B、是否乏氧细胞C、肿瘤的转移D、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E、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

为获得治疗增益,常规分次照射时的分次剂量应()A、低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B、等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C、大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D、等于2GyE、大于2Gy

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照射剂量为()A、45~50Gy,1.8~2Gy/次B、50~60Gy,1.8~2Gy/次C、50~60Gy,2~3Gy/次D、60~70Gy,1.8~2Gy/次E、60~70Gy,2~3Gy/次

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认为,与肿瘤发生的有关因素为()。A、癌基因的激活B、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C、DNA修复基因的改变D、细胞凋亡基因的改变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

分割放射治疗的基础是A、正常组织的修复B、肿瘤细胞的再氧合C、肿瘤细胞的再增殖D、肿瘤细胞的修复E、为了提高生存率

肿瘤相关性抗原()A、为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的抗原D、肿瘤细胞高表达正常细胞也可少量表达的抗原E、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高表达的抗原

在某种肿瘤中,如果某种肿瘤细胞系生长占优势或细胞百分数占多数,此细胞系就称为该肿瘤的()。A、干系B、旁系C、众数D、标志细胞系E、非标志细胞系

与肿瘤放射敏感性无关的因素是()A、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B、是否有乏氧细胞C、放射损伤的修复能力D、肿瘤的组织学来源E、选择60Co机或直线加速器

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A、1/16B、1/2C、1/8D、1/4E、1/32

单选题与放射敏感性无关的主要因素是()。A肿瘤细胞的固有敏感性B是否乏氧细胞C肿瘤的转移D乏氧克隆细胞所占的比例E肿瘤放射损伤的修复

单选题已知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为2,假设不考虑其他因素,为了确保下年度企业不亏损,单价下降的最大幅度为()。A50%B100%C25%D40%

单选题细胞受到1~2Gy照射后未死亡的主要原因是()。A剂量太低B细胞损伤修复C未用增敏剂D未用超分割照射E乏氧

单选题非小细胞肺癌常规放疗的照射剂量为()A45~50Gy,1.8~2Gy/次B50~60Gy,1.8~2Gy/次C50~60Gy,2~3Gy/次D60~70Gy,1.8~2Gy/次E60~70Gy,2~3Gy/次

单选题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A1/2B1/4C1/8D1/16E1/32

多选题分割放射治疗的基础是A正常组织的修复B肿瘤细胞的再氧合C肿瘤细胞的再增殖D肿瘤细胞的修复E为了提高生存率

单选题为获得治疗增益,常规分次照射时的分次剂量应()A低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B等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C大于晚反应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存活曲线的交点剂量D等于2GyE大于2Gy

单选题SF2的定义是()A2%的肿瘤细胞存活的概率B一天两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指数C2Gy照射时的细胞存活数D二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指数E二次照射的细胞存活数

多选题分子生物学的观点认为,与肿瘤发生的有关因素为()。A癌基因的激活B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CDNA修复基因的改变D细胞凋亡基因的改变E上述因素综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