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女性,C4P1,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大小,较硬,活动;左侧附件还可触及6cm囊性包块,活动差,后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宫腺肌病并内膜异位症罕见B、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多见C、多次刮宫可引起子宫腺肌病D、本例应手术治疗E、人工流产有增加内膜异位症发病机会的可能

45岁女性,C4P1,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大小,较硬,活动;左侧附件还可触及6cm囊性包块,活动差,后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子宫腺肌病并内膜异位症罕见
  • B、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多见
  • C、多次刮宫可引起子宫腺肌病
  • D、本例应手术治疗
  • E、人工流产有增加内膜异位症发病机会的可能

相关考题:

40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本例确诊后的处置应选择A、镇痛药物治疗B、性激素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放射治疗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女性,28岁,结婚4年不孕,月经规律,量中等,痛经2年,需服止痛药物。末次月经近干净时突然发生剧烈性下腹痛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后位稍大活动欠佳,双侧卵巢增大约6cm×4cm×4cm大小,右侧宫骶韧带可触及2个黄豆大小硬结,有触痛。本例应首先考虑A、肿物蒂扭转B、巧克力囊肿破裂C、并发急性盆腔炎D、异位妊娠E、痛经

40岁经产妇,近2年出现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32岁经产妇,近3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多,需服止痛药。子宫后倾,大如妊娠8周,质硬。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子宫内膜结核B.功能性痛经C.子宫腺肌病D.子宫黏膜下肌瘤E.子宫内膜癌

40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本例确诊后的处置应选择A.镇痛药物治疗B.性激素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放射治疗

女性,46岁,已婚已育,痛经10年余,近3年来,月经量多并出现贫血,药物难以抑制痛经,妇科检查:子宫孕2月大小,球形,质硬,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加量孕激素类药物B、子宫切除术C、手术病灶切除D、试用GnRH-a治疗E、加量孕三烯酮治疗

29岁,女性,结婚不孕,月经无规则,出现痛经2年,每次须服止痛药。盆腔检查:子宫后位,少活动,双侧卵巢增大,右侧骶韧带处有触痛硬结。最重要的应详细询问?()A、丈夫精液检查情况B、月经初潮C、服何种止痛药D、避孕方法E、痛经情况

女,35岁,月经规律,16天,量中,无痛经,近3年出现经期腹痛,且进行性加重,需服止痛剂止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双附件区均可及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差,B超示:双附件区均可见6.0cm×5.8cm×5.1cm的包块,包块内回声不均。对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手术+药物治疗D、止痛剂治疗E、抗感染治疗F、继续观察

45岁女性,G4P1,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硬、活动;左附件还可及直径6cm囊肿,活动差,子宫直肠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下列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子宫腺肌病合并内膜异位症罕见B、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多见C、多次刮宫可引起子宫腺肌病D、本例应手术治疗E、人工流产有增加内膜异位病发病的可能

四十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本例确诊后的处置应选择()A、镇痛药物治疗B、性激素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放射治疗

患者女性,37岁。因结婚10年不孕就诊。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月经量多,经期8~9天,痛经15年,需服药止痛。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活动欠佳,宫骶韧带可及痛性结节,患者血清学检查最可能出现升高的是()A、CA19-9B、CA125C、CEAD、AFPE、HCG

女性,45岁,G4P1,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大小,较硬,活动;左侧附件还可触及6cm囊性包块,活动差,后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子宫腺肌病并内膜异位症罕见B、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多见C、多次刮宫可引起子宫腺肌病D、本例应手术治疗E、人工流产有增加内膜异位症发病机会的可能

45岁女性,GP,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硬、活动;左附件还可及直径6cm囊肿,活动差,子宫直肠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下列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子宫腺肌病合并内膜异位症罕见B、子宫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多见C、多次刮宫可引起子宫腺肌病D、本例应手术治疗E、人工流产有增加内膜异位病发病的可能

四十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单选题47岁女性,G4P1,月经量多2年,伴痛经,需服止痛药物,妇科检查:子宫前位,均匀增大如孕8周大小,较硬,活动;左侧附件还可触及6cm囊性包块,活动差,后陷凹有大小不等硬结,适宜的术式为()A切除病灶,保留生育功能手术B切除子宫,保留卵巢功能手术C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D切除双附件E骶前神经离断术

单选题女,35岁,月经规律,16天,量中,无痛经,近3年出现经期腹痛,且进行性加重,需服止痛剂止痛,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固定,双附件区均可及肿物,边界不清,活动差,B超示:双附件区均可见6.0cm×5.8cm×5.1cm的包块,包块内回声不均。对此患者最佳治疗方案为()A药物治疗B手术治疗C手术+药物治疗D止痛剂治疗E抗感染治疗F继续观察

单选题29岁,女性,结婚不孕,月经无规则,出现痛经2年,每次须服止痛药。盆腔检查:子宫后位,少活动,双侧卵巢增大,右侧骶韧带处有触痛硬结。最重要的应详细询问( )A月经初潮B丈夫精液检查情况C服何种止痛药D避孕方法E痛经情况

配伍题女性,30岁,结婚2年未育。腹腔镜检查发现左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2cm( )|女性,48岁,进行性痛经5年,服止痛药方能缓解,月经正常。妇检: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活动受限,于子宫后方可及散在结节,触痛(+),附件未及异常,腹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Ⅲ期( )|46岁女性,进行性痛经伴经量多。妇检:宫体后位略大固定,子宫后方可及多数散在结节,触痛明显,腹腔镜诊断内膜异位Ⅳ期,药物治疗无效( )A腹腔镜下剥出异位囊肿后随访B根治性手术C药物保守治疗D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辅助药物治疗E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辅助药物治疗

单选题40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本例确诊后的处置应选择()A镇痛药物治疗B性激素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放射治疗

单选题女,40岁,孕2产1,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需服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

单选题患者,女,42岁,孕2产1,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需服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最可能的诊断是(  )。A子宫内膜癌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功能性痛经E子宫黏膜下肌瘤

单选题女性,28岁,结婚4年不孕,月经规律,量中等,痛经2年,需服止痛药物。末次月经近干净时突然发生剧烈性下腹痛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后位稍大活动欠佳,双侧卵巢增大约6cm×4cm×4cm大小,右侧宫骶韧带可触及2个黄豆大小硬结,有触痛。本例应首先考虑()A肿物蒂扭转B巧克力囊肿破裂C并发急性盆腔炎D异位妊娠E痛经

单选题女性,46岁,已婚已育,痛经10年余,近3年来,月经量多并出现贫血,药物难以抑制痛经,妇科检查:子宫孕2月大小,球形,质硬,双侧附件区未及异常,首选的治疗方法是()A加量孕激素类药物B子宫切除术C手术病灶切除D试用GnRH-a治疗E加量孕三烯酮治疗

单选题女,40岁,已婚,经产妇,月经期延长,量多,痛经明显,届时需服强止痛药。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50天大小,质硬,有压痛,双附件正常本例确诊后的处置应选择()A镇痛药物治疗B雌激素治疗C化学药物治疗D手术治疗E放射治疗

单选题四十岁经产妇,近2年痛经并逐渐加重,伴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届时需服强止痛药。妇科检查:子宫均匀增大如孕8周,质硬,有压痛,经期压痛明显。痛经逐渐加重的原因最可能是()A功能性痛经B子宫腺肌病C子宫内膜结核D子宫内膜癌E子宫黏膜下肌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