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内斜视,角膜映光检查为+15°,眼球运动检查发现双眼上斜肌亢进、下直肌落后,同视机检查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相差15,可能的诊断是()A、共同性内斜B、内斜V征C、内斜X征D、内斜A征E、内斜Y征

一患者内斜视,角膜映光检查为+15°,眼球运动检查发现双眼上斜肌亢进、下直肌落后,同视机检查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相差15,可能的诊断是()

  • A、共同性内斜
  • B、内斜V征
  • C、内斜X征
  • D、内斜A征
  • E、内斜Y征

相关考题:

患儿,2岁。开始右眼外斜,角膜映光检查为-15°,眼球运动检查发现双眼下斜肌亢进,同视机检查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相差20△,可能的诊断是A、共同性外斜B、间歇性外斜C、外斜A征D、外斜V征E、外斜X征

患者,男,5岁,发现眼斜2年,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可,视力右0.2,左0.1,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于:右眼映光点在角膜中央,左眼映光点在颞侧瞳孔缘,阿托品膏散瞳验光示:右+4.50DS=O.6左+5.50DS=0.5,眼球运动无受限。斜视角约为()A、15°B、20°C、25°D、30°E、45°

患者,男,5岁,发现眼斜半年,检查:视力右0.4左0.8,双眼前节及眼底未见异常,角膜映光OD+30°,眼球运动无受限,阿托品膏散瞳验光右+3.75DS/1.75DC×90=0.6左+2.25DS/0.25DC×90=1.0。此时该患者斜视最确切的诊断为()A、残余性外斜视B、残余性内斜视C、调节性内斜视D、部分调节性内斜视E、部分调节性外斜视

患者,男,45岁,发现双眼视物成双半月。全身一般情况可,眼部情况:视力右1.2,左1.2,向前平视双眼上睑缘在角膜缘上约2mm,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眼底未见异常。角膜映光:左眼L/R8°,左眼下转轻度受限,B超示:左眼下直肌增粗,双眼球突出度22mm。为明确诊断,下一步检查应为()A、复像检查B、甲状腺功能检查C、提上睑肌肌力检查D、新斯的明试验E、眼眶CT检查

内斜视患者,角膜映光+15°,眼球运动无异常,同视机检查+18°,AC/A=8,看近三棱镜度数是+40△,看远+25△。首选的手术设计是()A、单眼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B、双眼内直肌后退C、双眼外直肌缩短D、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E、双眼外直肌前徙术

患者,女性,38岁,因"双眼复视3周"就诊。无晨轻暮重,三年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史,已治愈。眼部检查:Vou1.0,NCT15mmHg,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正常。双眼上睑缘位于上方角膜缘上1mm;眼球突出度检查:右眼14mm,左眼15mm.角膜映光法:33mm:右眼注视,左眼下斜15°,左眼注视,右眼上斜约15~25°;左眼颞上方运动受限,余方向及右眼运动基本正常。本病选择下列哪些检查有助于临床诊断()A、牵拉试验B、头颅CTC、眼眶CTD、甲状腺功能检查E、神经科检查

单选题患者,男,5岁,发现眼斜2年,检查:全身一般情况可,视力右0.2,左0.1,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于:右眼映光点在角膜中央,左眼映光点在颞侧瞳孔缘,阿托品膏散瞳验光示:右+4.50DS=O.6左+5.50DS=0.5,眼球运动无受限。斜视角约为()A15°B20°C25°D30°E45°

单选题内斜视患者,角膜映光+15°,眼球运动无异常,同视机检查+18°,AC/A=8,看近三棱镜度数是+40△,看远+25△。首选的手术设计是()A单眼内直肌后退联合外直肌缩短B双眼内直肌后退C双眼外直肌缩短D单眼内直肌超常量后退E双眼外直肌前徙术

单选题一患者内斜视,角膜映光检查为+15°,眼球运动检查发现双眼上斜肌亢进、下直肌落后,同视机检查上转25°和下转25°斜视度相差15,可能的诊断是()A共同性内斜B内斜V征C内斜X征D内斜A征E内斜Y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