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区下带一直放站,该小区CDU接收端的上行干扰电平为-120dBm。若此小区又增加1直放站,该直放站到达CUD接收端的上行干扰电平也为-120dBm。则该小区的上行干扰电平变为多少(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化)()A、-120dbmB、-117dBmC、-110dBmD、无法确定

某小区下带一直放站,该小区CDU接收端的上行干扰电平为-120dBm。若此小区又增加1直放站,该直放站到达CUD接收端的上行干扰电平也为-120dBm。则该小区的上行干扰电平变为多少(假设其它条件不变化)()

  • A、-120dbm
  • B、-117dBm
  • C、-110dBm
  • D、无法确定

相关考题:

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小于() A.–36dBmB.–124dBmC.–120dBmD.–30dBm

某小区A配置了7个TCH信道,小区话务量为6Erl,干扰带3为0.6,干扰带4为0.4,其它干扰带值为0。另一同样配置的小区B,小区话务量为3Erl,干扰带2为2.6,干扰带3为0.6,干扰带4为0.8,其它干扰带值为0。则小区B比小区A的干扰严重。 A.错误B.正确

边缘覆盖概率是在小区边缘的接收电平(质量)达到或者超过最小接收电平门限(质量)要求的概率。当小区边缘处接收电平和最小接收电平门限差值大于目标规划概率下的(),即认为该点达到规划要求。

一般关注的小区性能跟踪项目有() A.小区上行总带宽接收总功率B.小区上行ISCPC.小区码树使用情况监测D.小区UPPCH干扰E.HS用户数目

一般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小于-36dBm,而且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小于-120dBm。

某2个路段经考虑需用直放站加强覆盖:A路段在城区内由于高楼阻挡,可测得施主小区及邻小区电平为-65dbm、-67dbm、-69dbm;B路段在高速上由于山丘阻挡,可测得施主小区及邻小区电平为-60dbm、-78dbm、-80dbm。请问如何选型直放站()A、A路段适用选频直放站,B路段适用宽频直放站B、A路段适用宽频直放站,B路段适用选频直放站C、都适用选频直放站D、都适用宽频直放站

动台在专有模式下,基站不会测量下列()内容。A、服务小区上行接收电平(RXLEV)B、邻小区BCCH的下行接收场电平(RXLEV)C、时间提前量(TA)D、干扰电平(InterferenceBanD)

C/I窗口中的C/I的含义是()A、载干比B、干扰保护比C、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电平与所有非有用信号电平的比值D、不同小区使用相同的频率时,另一小区对服务小区的干扰

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PNR,从施主基站(CDU端)到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LP,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A、PNR﹤-120dBm+LPB、PNR﹤-120dBm-LPC、PNR﹤120dBm+LPD、PNR﹤-120dBm+LP

从基站接收端位置测试上行噪声电平,要求噪声电平均小于()dBm。A、100B、110C、120D、125

直放站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小于()dBmA、-110B、-94C、-120D、-36

在170C时,设直放站上行增益为G,从直放站施主端到施主基站(CDU端)的损耗为LP,上行噪声系数为NF,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增益G()。A、G〈-120dBm+LP+NFB、G〈-120dBm-LP+NFC、G〈LP–NF–120D、G〈LP–NF+16.

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小于:()A、–36dBmB、–30dBmC、–120dBmD、–124dBm

导致小区切换的原因有()A、上行质量B、上行干扰C、下行电平D、功率预算

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P,从施主基站(CDU端)到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80dB,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

关于噪声电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分别在直放站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测试上下行噪声电平(对于光纤直放站,分别在中继端机的输入端和覆盖端机的输出端测试上下行噪声电平)。B、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小于-36dBm。C、要求直放站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50dBm。D、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PNR,从施主基站(CDU端)到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LP,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PNR〈-120dBm+LP。

一般关注的小区性能跟踪项目有()A、小区上行总带宽接收总功率B、小区上行ISCPC、小区码树使用情况监测D、小区UPPCH干扰E、HS用户数目

c/a窗口的作用是()A、接收电平B、接收质量C、与服务小区BCCH相邻频点的干扰情况D、与服务小区所有相邻频点的干扰情况

假如某小区的参数设置为:LIMIT1=4,LIMIT2=8,LIMIT3=15,LIMIT4=25;若该小区某时刻上行干扰信号到达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为-104dBm,则该时刻的干扰带为() A、BAND1B、BAND2C、BAND3D、BAND4E、BAND5

C/I窗口的作用是()A、接收电平B、接收质量C、与服务小区BCCH相邻频点的干扰情况D、显示服务小区上所有频点的干扰情况

某小区A配置了7个TCH信道,小区话务量为6Erl,干扰带3为0.6,干扰带4为0.4,其它干扰带值为0。另一同样配置的小区B,小区话务量为3Erl,干扰带2为2.6,干扰带3为0.6,干扰带4为0.8,其它干扰带值为0。则小区B比小区A的干扰严重。

单选题动台在专有模式下,基站不会测量下列()内容。A服务小区上行接收电平(RXLEV)B邻小区BCCH的下行接收场电平(RXLEV)C时间提前量(TA)D干扰电平(InterferenceBanD)

单选题假如某小区的参数设置为:LIMIT1=4,LIMIT2=8,LIMIT3=15,LIMIT4=25;若该小区某时刻上行干扰信号到达基站CDU端的噪声电平为-104dBm,则该时刻的干扰带为()ABAND1BBAND2CBAND3DBAND4EBAND5

单选题关于噪声电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分别在直放站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测试上下行噪声电平(对于光纤直放站,分别在中继端机的输入端和覆盖端机的输出端测试上下行噪声电平)。B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小于-36dBm。C要求直放站到达施主基站(CDU端)的上行噪声电平小于-150dBm。D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PNR,从施主基站(CDU端)到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LP,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PNR〈-120dBm+LP。

多选题导致小区切换的原因有()A上行质量B上行干扰C下行电平D功率预算

多选题一般关注的小区性能跟踪项目有()A小区上行总带宽接收总功率B小区上行ISCPC小区码树使用情况监测D小区UPPCH干扰EHS用户数目

填空题设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为P,从施主基站(CDU端)到直放站输入端的信号损耗为80dB,则要求直放站上行噪声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