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胸外挤压法正常人胸骨压深,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一般2cm~3cm。

心肺复苏胸外挤压法正常人胸骨压深,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一般2cm~3cm。


相关考题:

成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时应使胸骨下陷()。 A.1-2cmB.2-3cmC.2-4cmD.3-5cmE.4-5cm

关于成人胸外按压的陈述,正确的是()。 A、按压频率每分钟100-120次B、胸骨尽量下陷C、随时停止胸外按压查看心电监护D、按压放松时,手掌根部要倚靠在患者胸壁上E、双人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之比为15:2

胸外按压导致胸骨下陷,左右心室在胸骨与脊柱之间受到挤压,室内压增高而房室瓣膜关闭,从而左右心室内的血液分别被驱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形成体循环和肺循环A.心泵机制B.胸泵机制C.电除颤D.脑复苏E.心肺复苏

关于成人心肺复苏,正确的是A.按压部位在胸骨中段B.成人心脏按压的力度应使胸骨下陷4~5 cmC.双人复苏时人工呼吸与按压之比为2:5D.心脏按压时应两手手指贴于胸壁E.心脏按压50次/min

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哪项不正确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B、双手相叠挤压C、每次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cmD、每分钟80~100次E、与人工呼吸配合的比率为2:1

成人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应使胸骨下陷( )A.2~3cmB.3~4cmC.4~5cmD.5~6cmE.6~7cm

A、按压胸骨中1/3处,使胸骨下陷1cm~2cmB、按压胸骨下1/3处,使胸骨下陷2cm~3cmC、按压胸骨下1/3处,使胸骨下陷3cm~4cmD、按压胸骨上部,使胸骨下陷1cm~2cmE、按压胸骨上部,使胸骨下陷3cm~4cm小儿心肺复苏施胸外按压时上述操作方法的年龄特征是新生儿( )

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按压的力度应使胸骨下陷4~5cm。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哪项不正确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段B:双手相叠挤压C:每次按压胸骨下陷4cmD:每分钟60~80次E:与人工呼吸配合的比率为2:1

关于心肺复苏的操作,错误的是 A.胸外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上 2/3与下1/3的交接处 B.每次胸外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 ~ 5cmC.胸外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D.胸外按压与松开的时间比为1 : 1

心肺复苏过程中,胸外心脏按压的力度应使胸骨下陷4~5Cm。

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部位()处,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cm,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为(),按压频率为()/min,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

成人心肺复苏术中的胸外按压的压迫中心为()A、胸骨下端1/3处B、胸骨中段C、胸骨剑突D、肚脐

心肺复苏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成人应使胸骨下陷2厘米。

实施心肺复苏时,成人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下列心肺复苏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简易呼吸器时,每次送气400—600mlB、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正中的胸骨下段处C、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2:30D、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3—4cmE、按压频率100次/min

成人、儿童、婴儿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深度各为多少?

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部位是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

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部位是()。A、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B、胸骨下二分之一交界处C、胸骨中段D、胸骨上段

心肺复苏胸外挤压法正常人胸骨压深,成人胸骨下陷的深度一般()。A、1cm一2cmB、3cm一5cmC、视情况而定

胸外按压导致胸骨下陷,左右心室在胸骨与脊柱之间受到挤压,室内压增高而房室瓣膜关闭,从而左右心室内的血液分别被驱入主动脉和肺动脉,形成体循环和肺循环()A、心泵机制B、胸泵机制C、电除颤D、脑复苏E、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部位是()A、胸骨上段B、胸骨中下段C、胸骨中段D、剑突E、胸骨下半部

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A、胸骨中下1/3处B、胸骨中部1/3处C、胸骨下段1/3处D、胸骨右缘1cm处E、胸骨右缘2cm处

单选题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A胸骨中下1/3处B胸骨中部1/3处C胸骨下段1/3处D胸骨右缘1cm处E胸骨右缘2cm处

单选题实施心肺复苏时,成人胸外按压的部位为()。A双乳头之间胸骨正中部B心尖部C胸骨中段D胸骨左缘第五肋间

填空题徒手心肺复苏胸外按压部位()处,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cm,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之比为(),按压频率为()/min,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

多选题下列心肺复苏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简易呼吸器时,每次送气400—600mlB胸外按压部位在两乳正中的胸骨下段处C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2:30D按压深度使胸骨下陷3—4cmE按压频率100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