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手工布站时,密集城区建议的基站高度为()。A、30米-35米B、35米-40米C、40米-45米D、45米-50米

通常手工布站时,密集城区建议的基站高度为()。

  • A、30米-35米
  • B、35米-40米
  • C、40米-45米
  • D、45米-50米

相关考题:

适用于密集城区的站型及天线选型是() A.全向基站B.3小区基站,水平65度,增益15.5dbi左右C.3小区基站,水平65度,增益18dbi左右D.3小区基站,水平90度,增益15.5dbi左右

通常情况下,密集城区的穿透损耗取()dB。

对于65度广播波束布站时,基站的面积为『____』。

现网(试验网)密集城区/城区特殊时隙配置为;上下行子帧配置为。

实际网络中,密集城区的网络站间距大约在()之间,一般城区的网络站间距在()之间,RSRP和SINR基本可以达到覆盖指标要求;

实际网络中,密集城区的天线挂高建议值大约在()之间,一般城区的天线挂高建议值在()之间;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城区,基站数目较多,每个基站的覆盖半径小,考虑到安装方便,及城区基站调整可能性大,建议采用单极化天线。() A.错误B.正确

在基于基站信息表做PCI规划时候,由于基站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农村、郊区、城区、密集城区等各种环境,因此单纯用距离来衡量复用质量是不可靠的,为此引入了下述哪个衡量标准()A、高度B、层数C、隔离度D、覆盖范围

假设网络规划的基站半径为km,则按照定向站进行理论布站时,基站的站间距应该控制在()km左右。

在密集城区,我们通常使用半波宽度为()的天线。A、25度B、65度C、90度D、120度

PwrControlDL在哪个应用场景下不建议打开()A、密集城区or城区B、农村C、高铁or高速D、广覆盖

在密集城区,假如基站发射天线低于高楼,接收机在高楼背面时,传播方式以()波为主。A、直射B、反射C、绕射D、散射

基站勘察时,新站选址要接近仿真分析结果,一般要求站址分布与标准蜂窝结构的偏差应小于扇区半径的75%,密集城区尽量小于50%。

关于无线基站站址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是()。A、城区在电磁波传播、站址选择、基站间距等条件方面通常会有更多的制约因素,一般从最密集的城区开始系统规划和站址选择B、应尽量选择在高处建站以达到广覆盖目的,节约网络建设成本C、站址选择需要保证重点区域的覆盖D、避免在干扰源附近建站

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城区,基站数目较多,每个基站的覆盖半径小,考虑到安装方便,及城区基站调整可能性大,建议采用单极化天线。()

以下不同区域的建筑物穿透损耗大小对比,正确的是()A、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B、一般城区密集城区郊区乡村;C、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D、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

通常在实际规划中,密集城区和城区的天线挂高可规划为()米,郊区()米,农村()米。

站点天线挂高应超出周围10-15米,密集城区天线挂高应高于周围()左右,非密集城区可以高于周围平均高度()。

填空题通常在实际规划中,密集城区和城区的天线挂高可规划为()米,郊区()米,农村()米。

单选题以下不同区域的建筑物穿透损耗大小对比,正确的是()A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B一般城区密集城区郊区乡村;C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D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乡村;

填空题站点天线挂高应超出周围()米,密集城区天线挂高应高于周围10米左右,非密集城区可以高于周围平均高度()米。

填空题假设网络规划的基站半径为km,则按照定向站进行理论布站时,基站的站间距应该控制在()km左右。

填空题现网(试验网)密集城区/城区特殊时隙配置为();上下行子帧配置为()。

单选题在基于基站信息表做PCI规划时候,由于基站分布是不均匀的,存在农村、郊区、城区、密集城区等各种环境,因此单纯用距离来衡量复用质量是不可靠的,为此引入了下述哪个衡量标准()A高度B层数C隔离度D覆盖范围

填空题对于65度广播波束布站时,基站的面积为()。

判断题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城区,基站数目较多,每个基站的覆盖半径小,考虑到安装方便,及城区基站调整可能性大,建议采用单极化天线。()A对B错

单选题通常手工布站时,密集城区建议的基站高度为()。A30米-35米B35米-40米C40米-45米D45米-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