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孙中山在《中国国民党宣言》中指出:“前代革命虽起于民众,及其成功则独夫取而代之,不复与民众为伍。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益,所抒发者民众之情感„„故革命事业由民众发之,亦由民众成之。”在此,孙中山阐释了()

  • A、民主革命的最终理想
  • B、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 C、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 D、民主革命失败的根源

相关考题:

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这就是A.同盟会B.中华革命党C.国民党D.中国国民党

在1919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孙中山明确地将三民主义宣布为党的宗旨。 A.《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B.《中国国民党规约》C.《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A.中国革命党B.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国民党

1923年11月,孙中山在给国民党内邓泽如等人的批示中指出,“俄国革命之所以能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这表明孙中山已经确立了联俄的政策。标志着孙中山正式确立联俄政策的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作出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B.《孙文一越飞宣言》的联名发表C.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D.黄埔军校的创办

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革命组织是()。A同盟会B中国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民主社会党

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A、《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B、《国民党之政纲》C、《地方自治实行法》

“清庭虽覆,而我竟陷于为列强殖民地地位矣”“今日革命则立于民众之地位,而为之向导,所关切者,民众之利害也”。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利于()A、结束清朝专制统治B、反对军阀复辟帝制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D、稳固抗日民族阵营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A、民族、民权、民主B、民众、民权、民生C、民主、民众、民生D、民族、民权、民生

在1919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孙中山明确地将三民主义宣布为党的宗旨。A、《中国国民党规约》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C、《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

“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摘自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从材料中概括的信息有四组,你的选择是()A、孙中山要消灭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B、孙主张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孙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不断追求真理D、孙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联合苏俄,发动民众

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这表明() ①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完全实现 ②中华民国成立后,退位的清帝和清王室仍享受优待 ③帝国主义者对我们的压迫依然存在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A、③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④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的根本原因。为改变革命屡败的局面,孙中山在理论和政治上有何重大创新或举措?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1912年1月)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从辛亥革命时期到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有何新的发展?

孙中山通过()最早公开提出联俄政策。A、《中国国民党宣言》B、《孙文越飞宣言》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新三民主义》

在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以前,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

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A、中国革命党B、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国民党

孙中山晚年作出的符合人民意愿、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决策是()。A、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B、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C、决定建立黄埔军校D、发表《北上宣言》,参加国民议会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A、中国国民党B、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同盟会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A《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B《国民党之政纲》C《地方自治实行法》

单选题在1919年10月10日颁布的()中,孙中山明确地将三民主义宣布为党的宗旨。A《中国国民党规约》B《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C《改造中国之第一步只有革命》

单选题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 ( )A中国革命党B革命党C中国国民党D中华国民党

单选题孙中山晚年作出的符合人民意愿、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决策是()。A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B决定改组中国国民党C决定建立黄埔军校D发表《北上宣言》,参加国民议会

单选题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革命组织是()。A同盟会B中国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民主社会党

单选题(13年4月;10年10月真题)“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 ( )A中国国民党B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同盟会

单选题“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A中国国民党B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同盟会

单选题1914年7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A保国会B中华革命党C同盟会D中国国民党

判断题在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以前,中国国民党及其前身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