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子传递链中发现有6种细胞色素都能通过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Fe3+→Fe2+催化一个电子的传递。尽管铁在每种情况下都是电子载体,但是还原半反应的EO的值却从细胞色素b的0.05V变化到细胞色素a3的0.39V,试解释之。

在电子传递链中发现有6种细胞色素都能通过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Fe3+→Fe2+催化一个电子的传递。尽管铁在每种情况下都是电子载体,但是还原半反应的EO的值却从细胞色素b的0.05V变化到细胞色素a3的0.39V,试解释之。


相关考题:

下列对线粒体呼吸链中的细胞色素B的描述,哪项正确A、标准氧化还原电位比细胞色素C和细胞色素A高B、低浓度的氰化物或一氧化碳对其活性无影响C、容易和细胞色素A反应D、不是蛋白质E、对线粒体呼吸链无作用

体内细胞色素C直接参与的反应是A、生物氧化B、脂肪酸合成C、糖酵解D、肽键形成E、叶酸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的任一瞬间,氧化态和还原态都能迅速地建立平衡,其电极电位符合能斯特方程的电对称为()A、可逆电对B、不可逆电对C、对称电对D、不对称电对

能够发生( )反应的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才能构成金属-金属离子电极。A.不可逆氧化还原B.可逆氧化还原C.氧化还原D.置换

用CO还原铁氧化物的反应都是可逆反应。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属于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是A.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B.FAD氧化酶C.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D.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E.黄嘌呤氧化酶

下列关于氧化、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在反应中起氧化反应B、氧化剂在反应中变成还原产物C、还原剂在反应中被氧化D、复分解反应有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能够发生( )反应的金属浸在含有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才能构成金属一金属离子电极。A、不可逆氧化还原B、可逆氧化还原C、氧化还原D、置换

氰化钾抑制的是()A、细胞色素B、细胞色素氧化酶C、超氧化物歧化酶D、ATP酶E、细胞色素还原酶

铁的氧化物的直接还原反应是可逆反应。

属于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是()A、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B、FAD氧化酶C、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D、黄嘌呤氧化酶E、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

DMF与水在高温下的水解反应属于()。A、可逆反应B、不可逆反应C、还原反应D、氧化反应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化与还原是同时发生的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发生了还原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荷数相同D、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关键装置是()A、ATP合成酶B、细胞色素还原酶C、细胞色素氧化酶D、NADH-Q还原酶

用硫酸进行磺化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磺酸又会()A、氧化B、水解C、还原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物I和复合物III分别为()A、NADH脱氢酶B、细胞色素c还原酶C、琥珀酸脱氢酶D、细胞色素c氧化酶

在某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还原剂,若它们在标准状态时都能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此时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先后次序的因素为()A、反应速率B、氧化剂与还原剂之间的电极电势差C、既决定于氧化剂于还原剂之间的电极电势差,还应考虑反应速率D、氧化剂及还原剂的浓度

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

抗霉素A对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A、NADH脱氢酶附近B、细胞色素b附近C、细胞色素氧化酶D、偶联ATP的生成

能定量完全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能用于滴定分析。

单选题属于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是()。A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BFDA氧化C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D黄嘌呤氧化酶ENADH-细胞色素b5还原酶

单选题在下列的氧化还原系统中,哪个氧化还原电位最高?(  )A延胡羧酸/琥珀酸B氧化型泛醌/还原型泛醌CFe3+-细胞色素a/Fe2+-细胞色素aDFe3+-细胞色素b/Fe2+-细胞色素bENAD+/NADH

单选题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

填空题体内氧通常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接受()电子还原生成水。

问答题在电子传递链中发现有6种细胞色素都能通过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Fe3+→Fe2+催化一个电子的传递。尽管铁在每种情况下都是电子载体,但是还原半反应的EO的值却从细胞色素b的0.05V变化到细胞色素a3的0.39V,试解释之。

多选题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上的复合物I和复合物III分别为()ANADH脱氢酶B细胞色素c还原酶C琥珀酸脱氢酶D细胞色素c氧化酶

单选题抗霉素A对电子传递链抑制的作用点在()ANADH脱氢酶附近B细胞色素b附近C细胞色素氧化酶D偶联ATP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