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信噪比时,按规范要求R点的信噪比应大于(),如果采用带FEC的系统信噪比也不应低于18dB。而S点的信噪比应大于30dB。

测试信噪比时,按规范要求R点的信噪比应大于(),如果采用带FEC的系统信噪比也不应低于18dB。而S点的信噪比应大于30dB。


相关考题:

由于速率太高,10G系统须要解决色散和光功率波动对信噪比的影响。10G系统采用下面那些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 A.提高发光功率B.提高光板的接收灵敏度C.采用色散管理D.采用带外FEC(前向纠错)技术

以下对32×10G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32通路通道频率间隔为100GHz,最大中心频率偏差为±10GHzB.合路光功率电平不大于+20dBmC.在G、652光纤上可以使用色散补偿模块,G、655光纤上不用色散补偿模块D.使用带内FEC还是带外FEC或者不使用FEC,对MPI-R点光信噪比要求不一样

32×10G系统中的3×33dB组网中,MPI-R点每通路信噪比指标要求大于20dB。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下面关于信噪比的描述,错误的是() A.波分系统中大量使用EDFA是造成信噪比劣化的最重要原因;B.信号经过多级WLA级联后比经过多级WBA级联后的信噪比劣化严重一些;C.用光谱分析仪在D40单板下波后测试的信噪比会比在IN口测试的信噪比的值要大一点;D.提高信噪比的方法是提高光功率,因此光功率高信噪比就一定高

带FEC功能的10Gbit/s系统,收端对信噪比的要求大于()。A.16B.18C.20D.22

32×10G系统中的3×33dB组网中,MPI-R点每通路信噪比指标要求大于20dB。

由于速率太高,10G系统须要解决色散和光功率波动对信噪比的影响。10G系统采用下面那些技术以提高信号的信噪比:().A、提高发光功率B、提高光板的接收灵敏度C、采用色散管理D、采用带外FEC(前向纠错)技术

FEC技术可以等效提高信噪比,FEC可以提高()dB,EFEC可以提高()dB,AFEC可以提高()dB

通信中要求信噪比应大于()A、20dBB、26dBC、30dBD、36dB

编码增益是衡量前向纠错编码(FEC)纠错能力的参数。关于编码增益,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在保持误码率恒定条件下,采用纠错编码所节省的信噪比称为编码增益;B、编码增益越大,说明FEC纠错能力越强;C、带内FEC的编码增益比带外FEC的编码增益大;D、AFEC的编码增益比FEC的编码增益大。

根据《YD/T5122-2005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光谱分析模块测试中,其光信噪比精度是指在光信噪比小于等于25db时,OSA测试的光信噪比值,与光谱仪在MPI-R点测试光信噪比值的偏差。

波分系统测试,OA收盘接口的信噪比应大于(),如果采用带FEC的系统信噪比也不应低于18dB。而OA发盘的信噪比应大于30dB。

FEC技术可以降低系统对信噪比的要求。

对于10G的OUT来说,FEC模式的信噪比不能低于20DB,AFEC模式的信噪比不能低于18DB

OTUF(带FEC的OTU)单板,使用AFEC技术信噪比指标比普通FEC技术信噪比指标要好XdB,如果AFEC OTU采用RZ编码方式,还可以再改善信噪比YdB,X和Y的值是:()A、2和1B、3和3C、6和4D、8和6

FEC全称前向误码纠错,使用它可以提高系统的信噪比。

采用带外FEC技术,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可以提高光信噪比大约(),实现超长跨距段的传输。

OTUF(带FEC的OTU)单板,使用AFEC技术信噪比指标比普通FEC技术信噪比指标要好XdB,如果AFECOTU采用RZ编码方式,还可以再改善信噪比YdB,X和Y的值是()A、2和1B、3和3C、6和4D、8和6

M800采用FEC技术,可以实现超长跨距的传输;可等效提高信噪比。

OTU10G单板带FEC功能,使用AFEC技术信噪比指标比普通FEC技术信噪比指标要好XdB,如果AFECOTU采用ERZ编码方式,还可以再改善信噪比YdB,X和Y的值是:()A、2和1B、3和3C、6和4D、8和6

带外FEC技术可以等效提高信噪比:()。

带FEC的OTU10G板可以等效提高信噪比()

信噪比测试中一般要求SNR大于().

带FEC功能的10Gbit/s系统,收端对信噪比的要求大于()。A、16B、18C、20D、22

OTUF(带FEC的OTU)单板,使用AFEC技术信噪比指标比普通FEC技术信噪比指标要好(),如果AFECOTU采用RZ编码方式,还可以再等效改善信噪比()。

填空题信噪比测试中一般要求SNR大于().

单选题带FEC功能的10Gbit/s系统,收端对信噪比的要求大于()。A16B18C20D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