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天线的下倾角分为()下倾角和()下倾角两种。

基站天线的下倾角分为()下倾角和()下倾角两种。


相关考题:

天线下倾角分为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下倾角均可以起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作用,一般当下倾角较大的时候,宜采用电子下倾结合机械下倾的方式 A.错误B.正确

天线下倾角分为()和(),两种下倾角均可以起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作用 A.机械下倾、定向下倾B.电子下倾、定向下倾C.电子下倾、机械下倾D.定向下倾、全向下倾

在覆盖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天线越高需要的下倾角越()A大B小

通用无线传播模型和以下()因素有关系。A、A.、基站天线高度B、UE天线高度C、基站与UE的距离D、基站天线下倾角

在保持蜂窝移动通信小区覆盖半径不变的条件下,若基站天线高度越高,通常其下倾角越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基站天线按水平方向图特性分类可分为()两种. A.下倾角可调天线与下倾角不可调天线B.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C.65度天线与90度天线D.120度天线与30度天线

天线下倾角实现方法分为电下倾角和机械下倾角.

天线下倾角的大小与具体的覆盖半径和架设高度有关,对于高话务量场合,基站密集,覆盖半径较小,下倾角较小。

基站没扇区天线下倾角必须相等,以保证覆盖均衡。

在覆盖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天线越高需要的下倾角()。A、越大B、越小C、不变

天线下倾角分为()和(),两种下倾角均可以起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作用A、电子下倾、定向下倾B、电子下倾、机械下倾C、定向下倾、全向下倾D、机械下倾、定向下倾

天线方向图通常取()。A、上倾角和下倾角为坐标B、左倾角和右倾角为坐标C、水平方位角和下倾角为坐标D、以上都不对

天线下倾角的通用计算公式是θ=atan(H/L)*360/(2*pai)–e_γ。其中,θ表示天线的初始机械下倾角;H表示站点有效高度;L表示该站点天线到正对方向基站小区的距离;e_γ表示电子下倾角。

电子倾角天线下倾角过大容易造成波瓣变形,机械倾角天线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智能天线存在倾角,倾角要设计的合适,但倾角不会影响赋形。

天线下倾角分为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下倾角均可以起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作用,一般当下倾角较大的时候,宜采用电子下倾结合机械下倾的方式

天线按水平方向图特性分类可分为两种:()A、下倾角可调天线与下倾角不可调天线B、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C、65度天线与90度天线

在以下电调天线和机械天线的比较中,说法正确的有().A、电调天线在增大天线下倾角度过程中,天线方向图基本保持不变.而机械天线在增大天线下倾角度过程中,天线方向图会随着下倾角的增大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B、一般情况下电调天线的三阶互调指标要优于机械下倾天线C、电调天线调整倾角的步进度数为0.2度,而机械天线调整倾角的步进度数为1度,因此电调天线的精度高,效果好D、电调天线可以对基站天线实行远程监控调整,机械天线则必须到现场进行基站天线调整

基站天线按水平方向图特性分类可分为()两种.A、下倾角可调天线与下倾角不可调天线B、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C、65度天线与90度天线D、120度天线与30度天线

通用无线传播模型和以下因素有关系()。A、基站天线高度B、UE天线高度C、基站与UE的距离D、基站天线下倾角

在覆盖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天线越高需要的下倾角越()。

在天线电参数一定情况下,天线挂的越高下倾角越小覆盖范围越大。()

判断题天线下倾角分为电子下倾和机械下倾,两种下倾角均可以起到控制基站覆盖范围作用,一般当下倾角较大的时候,宜采用电子下倾结合机械下倾的方式A对B错

多选题通用无线传播模型和以下因素有关系()。A基站天线高度BUE天线高度C基站与UE的距离D基站天线下倾角

单选题天线按水平方向图特性分类可分为两种:()A下倾角可调天线与下倾角不可调天线B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C65度天线与90度天线

单选题基站天线按水平方向图特性分类可分为()两种.A下倾角可调天线与下倾角不可调天线B全向天线与定向天线C65度天线与90度天线D120度天线与30度天线

填空题在覆盖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天线越高需要的下倾角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