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A、红细胞吸附性B、红细胞凝集性C、细胞融合性D、感染性E、以上均不是

“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

  • A、红细胞吸附性
  • B、红细胞凝集性
  • C、细胞融合性
  • D、感染性
  • E、以上均不是

相关考题:

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B、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C、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D、灭活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E、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min才可被灭活

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A、抗原性B、感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融合细胞特性

理化因素可对病毒产生一定的影响,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B、多数病毒在pH5~9范围内稳定,强酸、强碱条件下可被灭活C、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都能灭活病毒D、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阴离子去污剂等能使包膜病毒的包膜破坏溶解,病毒失去吸附能力而灭活E、现有抗生素对病毒可有一定抑制作用

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A、血凝特性B、抗原性C、感染性D、细胞融合特性E、诱生INF的特性

病毒灭活是指通过理化因素的作用使病毒失去 ( )A、免疫原性B、抗原性C、细胞融合性D、感染性E、诱生IFN的特性

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E、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

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B. 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C. 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D. 灭活指病毒已失去传染性E. 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分钟才能被灭活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灭活途径叙述有误的是()。 A、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加热30分钟即可有效灭活病毒B、洗必泰(氯己定)可有效灭活病毒C、乙醚、75%酒精可有效灭活病毒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能有效灭活病毒

病毒灭活是指病毒失去( )A.抗原性B.感染性C.原形状D.血凝特性E.吸附细胞特性

“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A.红细胞吸附性B.红细胞凝集性C.细胞融合性D.感染性E.以上均不是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男性同性恋为乙肝高危人群B:加热100℃一分钟可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C:乙肝病毒65℃加热10小时可灭活D:碘伏不能灭活乙肝病毒E:少数乙型肝炎可直接转变为肝癌

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方法去除和灭活病毒。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则应规定对人安全的灭活剂()限值。

病毒灭活的概念是()A、失去感染性B、保留抗原性C、保留血凝特性D、保留细胞融合特性E、保留遗传特性

对病毒抵抗力描述错误的是()A、 灭活病毒失去感染致病的能力,但保留抗原性B、 紫外线能灭活病毒C、 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D、 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E、 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保持活性

以下因素对病毒影响不正确的有()A、对氧化剂敏感B、耐热不耐冷C、高压可使病毒灭活D、电离辐射可使病毒灭活E、紫外线可使病毒灭活

病毒灭活

多选题病毒灭活的概念是()A失去感染性B保留抗原性C保留血凝特性D保留细胞融合特性E保留遗传特性

单选题对病毒抵抗力描述错误的是()A 灭活病毒失去感染致病的能力,但保留抗原性B 紫外线能灭活病毒C 所有病毒对脂溶剂都敏感D 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E 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保持活性

单选题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A抗原性B感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于扰素的能力E融合细胞特性

单选题病毒灭活是指通过理化因素的作用使病毒失去( )A免疫原性B抗原性C细胞融合性D感染性E诱生IFN的特性

填空题生产过程中应采用经()方法去除和灭活病毒。如用灭活剂(如有机溶剂。去污剂)灭活病毒,则应规定对人安全的灭活剂()限值。

单选题以下因素对病毒影响不正确的有()A对氧化剂敏感B耐热不耐冷C高压可使病毒灭活D电离辐射可使病毒灭活E紫外线可使病毒灭活

单选题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B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C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D灭活是指病毒失去感染性E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min才可被灭活

单选题“灭活”是指使病毒失去()A红细胞吸附性B红细胞凝集性C细胞融合性D感染性E以上均不是

单选题病毒灭活是指病毒失去(  )。A抗原性B感染性C血凝特性D吸附细胞特性E原形状

单选题病毒灭活是指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使病毒失去()A抗原性B感染性C血凝特性D诱生干扰素的能力E融合细胞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