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m,前视B点读数b为1.812m,问A、B两点高差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计算题: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m,前视B点读数b为1.812m,问A、B两点高差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相关考题:

三角高程测量中测定地面两点的高差为后视读数减前视读数。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将水准仪置于D,N两点之间,在D点尺上的读数d=1.585m,在N点尺上的读数n=0.465m,则 高差hND为()m,()(填d或者n)为后视读数。

设地面上AB两点,已知HA=34.535m,后视读数为2.213m,前视读数为1.549m,则A、B两点的高差为(),B点的高程为()。

用水准仪对A、B两点进行水准测量时,测得A点的后视读数a为1372mm,B点的前视读数b为1943mm,则两点高差hAB为( )mm。A.571B.-571C.3315D.-3315

某工程高程测量,已知A点高程为HA,水准仪安置于A、B两点之间,后视读数为a,前视读数为b,则B点高程HB为()。

水准测量中,若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计算两点的高差值为正,则后视点比前视点高。

在水准测量中,利用高差法进行计算时,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

水准测量中,A、B两点之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读数。A、已知B、前视C、固定D、高程

使用水准仪测量,计算两点高差的公式为()。A、后视-后视B、后视-前视C、前视-后视D、前视-前视

地面上任意两点间高差等于在这两点上所立水准尺的()A、上丝读数-下丝读数B、前视读数-后视读数C、后视读数-前视读数D、下丝读数-上丝读数

水尺校核往测时,某测点的前后视高差由前一测点的后视读数()本测点的前视读数而得。A、减去B、加上C、除以D、乘以

水准测量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读取(),计算两点的高差。A、前视读数B、黑面读数C、红面读数D、后视读数

用木桩法检验水准仪的水准管轴与视准轴是否平行时,当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的中间时,测得的高差hAB=-0.422米而仪器搬到前视点B附近时,后视读数a=1.023米,前视读数b=1.420米问水准管轴是否平行于视准轴?若不平行,这时水准仪仍在B点附近不动,应怎样进行校正?

地面上A、B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

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A、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读数,计算竖直角,从而求取两点间高差B、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求取两点间高差C、利用水准仪读取标尺红黑面读数,通过黑面红面读数差求取两点间高差

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m,前视B点读数b=1.812m,问A、B两点高差hAB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 m,前视B点读数b=1.812 m,问A、B两点高差hAB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用水准仪测定A、B两点高差,A尺读数为1.283,B尺读数为1.583,则hAB=-0.300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准测量是利用仪器提供的水平视线进行量测,比较两点间的高差B、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C、高差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一个前视读数D、视线高程法适用于一个测站上有一个后视读数和多个前视读数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某站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则两点间的高差为()。 A、负数B、正数C、相等D、不正不负

判断题在水准测量中,利用高差法进行计算时,两点的高差等于前视读数减后视读数。A对B错

单选题用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某站后视读数大于前视读数,则两点间的高差为()。A负数B正数C相等D不正不负

问答题计算题: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m,前视B点读数b=1.812m,问A、B两点高差hAB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问答题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m,前视B点读数b=1.812m,问A、B两点高差hAB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单选题关于水准测量原理,不正确的叙述是()。A由A点向B点进行测量,则A点叫做前视点,B点叫做后视点B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水准仪所提供的水平视线测得高差而计算高程C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的水准测量终点对于始点的高差等于各段高差的代数和D两点距离较远或高差较大时的水准测量终点对于始点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

问答题用水准仪测A、B两点高差,后视A点读数a=1.731 m,前视B点读数b=1.812 m,问A、B两点高差hAB为多少?A、B两点哪点高?

单选题地面上任意两点间高差等于在这两点上所立水准尺的()A上丝读数-下丝读数B前视读数-后视读数C后视读数-前视读数D下丝读数-上丝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