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过河水准测量,河道两岸的水平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并不大于2m。

精密过河水准测量,河道两岸的水平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并不大于2m。


相关考题:

跨河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在()以下时,可以单线过河。A.100mB.200mC.250mD.300m

精密过河水准测量,河道两岸的水平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并不大于2m。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利用水准仪提供的()对竖立在地面上的两根水准尺进行读数求得两点的(),通过一点的高程推算另一点()的()方法称为水准测量。A、水平视线、读数、高程、一种精密测量B、水平视线、高差、高程、一种精密测量C、水平视线、高差、高程、高差D、水平视线、高差、高程、仪高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B:往返高差之差C:基辅高差之差D:视线距地面之差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精密水准测量中,水准测段限差不包括()A:测段前后视距累计差B:往返高差之差C:基辅高差之差D:视线距地面之差E:基本分划与辅助分划之差

为了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A视线离地面有足够高度B往返(上午)、返测(下午)C前后视距尽量相等D坡度较大时适当缩短视距

下面哪种论述不属于水准测量原理的是()。A、水准仪提供水平视线B、对两点水准尺进行读数C、水准测量难免产生误差D、推算高程的一种精密方法

普通水准测量中也应保证前后视距大致相等。

水准测量时,为减弱地球曲率与折射光的影响,可使前后视距(),视线距离地面()。A、尽量相等、保持规定高度B、保持规定高度、尽量相等C、尽量相等、相差不超过一米D、不等、相差不超过一米

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对竖立在两个地面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据以求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推算()的一种精密测量方法。A、高程B、高差C、高度D、距离

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尽可能地减弱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常采取以下措施。()A、使前后视距尽量相等B、视线离开地面应用足够的高度C、在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适当缩短视线D、选择有利的观测时间

跨河水准测量时,跨河两岸测点间的水平视线距水面应有一定的高度并应大致相等,可以克服或减弱()。A、i角误差B、大气垂直折光影响C、φ角误差D、两水准标尺的零点差

水准仪除为水准测量和对水准尺进行读数外,还为水准测量提供()A、水平视线B、视线C、定直视线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四等水准测量中,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A、0.5mB、0.2mC、0.3mD、1m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三等水准测量中,视线离地面的最低高度应不小于()A、0.1mB、0.2mC、0.3mD、0.5m

仪器视线高程是()。A、望远镜十字丝交点到地面的距B、离仪器安置好后视线的高度C、仪器视线到大地水准面的垂直距离D、仪器视准轴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是提供精密水平视线和精密读数的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

单选题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对竖立在两个地面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据以求得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推算()的一种精密测量方法。A高程B高差C高度D距离

单选题水准测量时,为减弱地球曲率与折射光的影响,可使前后视距(),视线距离地面()。A尽量相等、保持规定高度B保持规定高度、尽量相等C尽量相等、相差不超过一米D不等、相差不超过一米

问答题简述二等水准测量观测的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应符合规定。

单选题水准测量视线离地面的高度,一般不少于()。A0.3mB0.6mC0.9mD1.2m

多选题为了削弱大气垂直折光对精密水准测量的影响,在观测过程中可采取的措施与方法是()A视线离地面有足够高度B往返(上午)、返测(下午)C前后视距尽量相等D坡度较大时适当缩短视距

单选题跨河水准测量时,跨河两岸测点间的水平视线距水面应有一定的高度并应大致相等,可以克服或减弱()。Ai角误差B大气垂直折光影响Cφ角误差D两水准标尺的零点差

单选题跨河水准测量时,视线长度在()以下时,可以单线过河。A100mB200mC250mD300m

判断题精密过河水准测量,河道两岸的水平视线距水面的高度应大致相等并不大于2m。A对B错

单选题水准仪除为水准测量和对水准尺进行读数外,还为水准测量提供()。A水平视线B视线C定直视线

填空题()是提供精密水平视线和精密读数的水准仪,主要用于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和精密工程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