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为Io的两束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是()。

光强为Io的两束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是()。


相关考题:

两个尼科耳N1和N2的夹角为60°,在他们之间放置另一个尼科耳N3,让平行的自然光通过这个系统。假设各尼科耳对非常光均无吸收,试问N3和N1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何值时,通过系统的光强最大?设入射光强为I0,求此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光强。

透射免疫浊度法的吸光度A指的是A、透射光强度B、入射光强度C、入射光与透射光的比率D、入射光与透射光的差值E、透射光强度减去入射光强度

一束由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组成的混合光垂直入射到一偏振片上,已知其中自然光的光强为I0,线偏振光的光强为I1,若以此入射光束为轴旋转偏振片,则透射光强的最小值为________;最大值为________。

使一光强为I0的平面偏振光先后通过两个偏振片P1和P2,P1和P2的偏振化方向与原入射光光矢量振动方向的夹角分别是α和90°,则通过这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是 ( )。

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8。 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 )。A. 30° B. 45° C. 60° D. 90°

光强为I1和I2的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是()。

两光强均为I的相干光干涉的结果,其最大光强为()A、IB、2IC、4ID、8I

光强为I1和I2的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小光强和不干涉叠加的光强分别是()。

(2008)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化方向成45°的偏振片,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收,则出射光强I与入射光强I0之比为:()A、1/4B、3/8C、1/2D、3/4

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字表达式为lgI0/I=Kbc。(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过光强度)

入射光强与透过光强之比为10,则底片黑度为(),若透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1:1000,则底片黑度为()。

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强为I0/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强为零,P2至少应转过的角度是()A、30°B、45°C、60°D、90°

自然光通过两个主截面正交的尼科尔棱镜后,透射光的强度为()A、I=0B、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同C、I≠0D、与入射光强度不相同

光强为Io的两束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不干涉叠加的光强分别是()。

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a=60°。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I0与入射光强I之比为:()A、1/4B、3/4C、1/8D、3/8

两光强均为I的相干光干涉的结果,其最大光强为()。A、4IB、1IC、2ID、8I

光强均为I0的两束相干光相遇而发生干涉时,在相遇区域内有可能出现的最大光强是(),可能出现的最小光强是()。

单选题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个偏振片P1、P2、P3后,出射光的光强为I=I0/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P2,要使出射光的光强为零,P2最少要转过的角度是()。A30°B45°C60°D90°

填空题光强为Io的两束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不干涉叠加的光强分别是()。

单选题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它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a=60°。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I0与入射光强I之比为:()A1/4B3/4C1/8D3/8

填空题光强为I1和I2的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小光强和不干涉叠加的光强分别是()。

单选题入射光强度为I0,透射光强度为I,照片影像透光率为(  )。AI/I0BI0/ICI-I0DI0-IE(I0-I)/I

单选题当两束光同时照射在屏幕上同一位置时()A屏幕上的光强度等于两束光强度的和B屏幕上的光强度等于两束光强度的差C屏幕上的光强度的平方等于两束光强度的平方和D屏幕上的光强度等于两束光干涉的结果

单选题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化方向成45°的偏振片,若不考虑偏振片的反射和吸收,则出射光强I0与入射光强I之比为:()A1/4B3/8C1/2D3/4

填空题光强为Io的两束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是()。

单选题两光强均为I的相干光干涉的结果,其最大光强为()AIB2IC4ID8I

填空题光强为I1和I2的入射光叠加后的最大光强和最小光强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