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热消氢热处理是焊后热处理,在焊接工艺评定中应当考虑后热过程。

后热消氢热处理是焊后热处理,在焊接工艺评定中应当考虑后热过程。


相关考题:

关于后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热即焊后热处理B、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一般都要求焊后及时热处理C、后热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D、后热可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E、后热可改善焊接接头的焊后组织和性能

焊接珠光体耐热钢,焊后热处理过程中易产生()。 A、热裂纹B、冷裂纹C、再热裂纹D、延迟裂纹

C25M0钢焊接工艺要求有() A.不需任何措施,直接焊接B.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C.焊后热处理

关于后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热即焊后热处理B.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一般都要求焊后及时热处理C.后热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D.后热可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E.后热可改善焊接接头的焊后组织和性能

关于焊后热处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后热即焊后热处理B.20HIC任意壁厚均需要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以防止延迟裂纹的产生C.20HIC任意壁厚若不能及时热处理,则应在焊后立即后热200~350℃保温缓冷D.后热可防止氢致裂纹的产生E.后热可改善焊接接头的焊后组织和性能

关于后热和焊后热处理,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 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保温,使其缓冷,称为焊后热处理。(后热)B. 后热等同于焊后热处理。(不同)C. 有延迟裂纹倾向的钢材,焊后热处理会导致延迟裂纹的产生。(防止)D. 后热可以减小焊缝中氢的影响,降低焊接残余应力

改变焊后热处理的类别,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称为()。A、层间加热B、焊后热处理C、预热D、后热

PWHT表示()。A、中间消应力热处理B、焊后热处理C、消氢处理D、正火+回火热处理

焊前预热及焊后热处理过程中,焊件内()温度应均匀。管道后热及焊后热处理宜采用()。

在热力管道焊接过程中,施工控制的重点内容包括()。A、焊接环境B、焊接工艺参数C、焊接顺序D、焊后热处理E、焊后检测修补

只有经过焊后热处理的焊接件才可能产生再热裂纹。()

.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容器的后热处理温度一般在()℃,其作用是加速焊缝中氢的逸出,后热处理也称“消氢”处理,焊后热处理温度一般在()℃,其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焊后残余应力,改善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

后热也称为焊后热处理。

湿法水下焊接时,对某些焊接结构很难进行水下预热,此时可考虑采用()技术,以降低熔合区产生氢致裂纹的可能性。A、消氢处理B、焊后热处理C、后热D、回火焊道

对于焊后立即热处理的焊件。可不作消氢处理。

焊接开始前,对焊件的全部(或局部)进行加热的工艺措施叫做()。A、后热B、焊后的热处理C、预热D、回火

C25M0钢焊接工艺要求有()。A、不需任何措施,直接焊接B、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C、焊后热处理

NB/T47015-2011《压力容器焊接规程》规定,需进行后热的焊件,应在焊后立即进行,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则可不进行后热。()

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90%。()

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后热处理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

施工单位对其首次采用的钢材、()等,应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并应根据评定报告确定焊接工艺。A、焊接材料B、焊接方法C、焊后热处理D、焊前预热

《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NB/T 47014—2011)规定,除气焊、螺柱电弧焊、摩擦焊外,当规定进行冲击试验时,焊后热处理的保温温度或保温时间范围改变后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A、50%B、60%C、70%D、80%

判断题改变焊后热处理的类别,需要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A对B错

判断题后热消氢热处理是焊后热处理,在焊接工艺评定中应当考虑后热过程。A对B错

单选题焊后热处理的方法不包括()。A后热处理B消除应力热处理C稳定化处理D消氢处理

判断题NB/T47014-2011《承压设备焊接工艺评定》中规定,试件的焊后热处理应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的焊后热处理基本相同,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焊后热处理时,试件保温时间不得少于焊件在制造过程中累计保温时间的90%。()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