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绞电缆芯线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A、13mmB、5mmC、10mmD、25mm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

  • A、13mm
  • B、5mm
  • C、10mm
  • D、25mm

相关考题:

信号电缆当其扭绞型式(星绞组+单芯线)为14×4+5时,备用芯数为( )。A.3对B.3对+2芯C.2对+2芯D.5芯

5类电缆终接时,每对对绞线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13mm;()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对绞电缆端接时,应保持每对对绞线的扭绞状态,5类电缆的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 )。如果采用6类电缆,允许松开的扭绞长度应更加严格按制。 A.7mmB.9mmC.11mmD.13mm

下列关于双绞电缆描述错误的是( )。A.双绞电缆的特性阻抗有100Ω、120Ω、150Ω等几类B.双绞线扭绞长度越长,抗干扰能力越强。C.CAT 7只有屏蔽双绞线电缆一种D.两根芯线紧密扭绞在一起,可以提高芯线之间的抗干扰能力E.不同的传输速率,可以使用相同型号的双绞电缆。

芯线扭绞常用()两种。A、对绞B、直绞C、斜绞D、星绞

对绞电缆端接时,应保持每对对绞线的扭绞状态,5类电缆的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如果采用6类电缆,允许松开的扭绞长度应更加严格按制。A、7mmB、9mmC、11mmD、13mm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芯线扭绞常用()和()两种。芯线扭绞成对(或组)后,再将若干对(或组)按一定规律绞合(即绞缆)成为缆芯,常用()缆芯和()缆芯。为了保证成品电缆具有完好的标称对数,()对及以上的全色谱单位式电缆中设置备用线对(又叫做预备线对),其数量均为标称对数的(),最多不超过()对,其中0.32及以下线径最多不超过()对。

对称电缆芯线的扭绞形式为()。A、束绞B、同心式层绞C、星绞D、单位式扭绞

信号电缆当其扭绞型式(星绞组+单芯线)为14×4+5时,备用芯数为()。A、2对+2芯B、3对C、3对+2芯D、5芯

电缆芯线扭绞通常采用对绞和星绞两种。

芯线扭绞常用()和星绞两种。A、对绞B、直绞C、斜绞D、园绞

信号电缆当其扭绞型式(星绞组+单芯线)为1434+5时,备用芯数为()。A、3对B、3对+2芯C、2对+2芯D、5芯

信号电缆当其扭绞型式(星绞组+单芯线)为14X4+5时,备用芯数为()。A、3对B、3对+2芯C、2对+2芯D、5芯

在我国,市内电缆芯线的扭绞主要采用()方式。A、对绞B、星绞C、层绞D、束绞

综合布线电缆双绞线终接时,标准规定了每对双绞线扭绞松开长度范围,对于5类双绞线扭绞松开长度应不大于13mm。

对5类对绞电缆应在终接时,尽量保持(),其()应不大于13mm。A、双绞状态B、对绞状态C、非绞状态D、并行状态

对绞电缆终接应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电缆应不大于()。A、13mmB、47mmC、75mmD、100mm

根据国标50198,四对对绞电缆的敷设与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A、电缆不得中间直接铰接,不能挤压或损坏外护套B、终接时扭绞松开长度不应大于13mm,确保终接处压接紧密,电气接触良好C、终接模块宜采用T568B标准,统一色标和线对顺序D、如采用以太网供电技术对设备进行供电时,应满足防雷、防水的安装要求

电缆的缆芯扭绞方式有()、同芯式层绞、单位式扭绞三种形式。

芯线扭绞的方式常用的有对绞和()两种形式。

编扎电缆芯线时,不正确的做法是()。A、布线松紧适度,转弯圆滑B、电缆剖头保持电缆芯线的扭绞C、按色谱顺序分线D、预留的芯线长度满足更换编线最短芯线的要求

单选题芯线扭绞常用()和星绞两种。A对绞B直绞C斜绞D园绞

多选题芯线扭绞常用()两种。A对绞B直绞C斜绞D星绞

单选题信号电缆当其扭绞型式(星绞组+单芯线)为:14×4+5时,备用芯数为()。A3对B3对+2芯C2对+2芯D5芯

判断题电缆芯线扭绞通常采用对绞和星绞两种。A对B错

填空题芯线扭绞的方式常用的有对绞和()两种形式。

单选题对称电缆芯线的扭绞形式为()。A束绞B同心式层绞C星绞D单位式扭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