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A、10~16mB、10—18mC、10.5—16mD、15~18m

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

  • A、10~16m
  • B、10—18m
  • C、10.5—16m
  • D、15~18m

相关考题:

两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间隔,不宜小于()m。 A、12B、14C、16D、18

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 A.15mB.l7mC.18mD.25m

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 A.10m~16mB.10m~18mC.10.5m~16mD.15m~18m

25Hz相敏轨道电路可采用相位比较法测试相邻区段是否极性交叉,当相邻区段轨面电压相位差约为180°时,则该处极性交叉正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米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m。A、14B、15C、16D、18

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m为合格。A、16B、18C、20D、22

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应符合下列要求:()。A、一送多受轨道电路,同一道岔区段最多不应超过3个接收端B、与到发线相衔接的道岔轨道电路的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C、所有列车进路上的道岔区段,其分支长度超过65m时,在该分支末端应设接收端D、个别分支长度小于65m、分路不良、危及行车安全的分支线末端,亦应增设接收端

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18m。

站内电码化已发码的区段,当区段空闲后,《25Hz相敏轨道电路》应能自动恢复到调整状态。

25Hz相敏轨道电路一组绝缘封连相邻两区段出现红光带。

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A、10~16mB、10~18mC、10.5~16mD、15~18m

预叠加电码化是列车进入()时,不仅本轨道区段且相邻轨道电路区段也实施的电码化。

当查看轨道电路微机监测曲线时发现,两相邻区段电压同时波动,判断是()问题。A、两轨道电路配线松动B、抗流线松动C、扼流变压器性能不良D、两区段相邻绝缘处

死区段的长度不得大于2.5m,相邻两死区段的间隔应不小于()。A、2OmB、18mC、15mD、11m

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米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mA、10~16B、10~18C、10.5~16D、15~18

与电码化轨道电路相邻的非电码化区段,应采取绝缘破损防护措施,当绝缘破损时不导向危险侧。

单选题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A18mB19mC20mD25m

多选题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m为合格。A16B18C20D22

单选题两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间隔,不宜小于()m。A12B14C16D18

单选题两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间隔不小于()米A12B14C16D18

多选题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米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m。A14B15C16D18

单选题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米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mA10~16B10~18C10.5~16D15~18

单选题当查看轨道电路微机监测曲线时发现,两相邻区段电压同时波动,判断是()问题。A两轨道电路配线松动B抗流线松动C扼流变压器性能不良D两区段相邻绝缘处

判断题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25m。A对B错

判断题轨道电路两相邻死区段间的间隔,或与死区段相邻的轨道电路的间隔一般不小于18m。A对B错

单选题当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A10~16mB10~18mC10.5~16mD15~18m

单选题当轨道电路死区段的长度小于2.1m时,其与相邻死区段的间隔或与相邻轨道电路的间隔允许()。A10~16mB10—18mC10.5—16mD15~18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