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7月29日召开了有21个国家参加的()和会。和会通过了五国和约草案,作为起草和约最后文本的参考。A、伦敦B、巴黎C、纽约D、华盛顿

1946年7月29日召开了有21个国家参加的()和会。和会通过了五国和约草案,作为起草和约最后文本的参考。

  • A、伦敦
  • B、巴黎
  • C、纽约
  • D、华盛顿

相关考题:

1946年7月29日召开了有21个国家参加的()和会。和会通过了五国和约草案,作为起草和约最后文本的参考。A.伦敦B.巴黎C.纽约D.华盛顿

1951年9月上旬在()召开对日媾和会仪,签定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中国和印度支那三国被排斥在外,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未在“和约”上签字。A.华盛顿B.纽约C.旧金山D.戴维营

1951年9月上旬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仪,签定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未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苏联B.印度C.缅甸D.波兰E.捷克斯洛伐克

简述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签和约的原因。

在巴黎和会上,列强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A.波兰问题B.阜姆港问题C.对德和约问题D.中国山东问题

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了(  )A.英国B.法国C.德国D.奥地利

1919年,巴黎和会签订了(  ),并决定成立国际联盟。A.《凡尔赛和约》B.《巴黎和约》C.《九国公约》D.《色佛尔条约》

试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异同。

以下不是巴黎和会的主要议题的是( )A.对德和约问题B.波兰问题C.德日军备问题D.中国山东问题

世界聋人联和会总部在哪里()A、意大利罗马B、美国纽约C、英国伦敦D、法国巴黎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勾结与争夺,迫使德国签订了()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同意将德国战前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巴黎和约》。

有“世界花城”之称的是那个城市?()A、纽约B、伦敦C、巴黎D、华盛顿

《凡尔赛和约》的签字地点设在()。 A、巴黎B、华盛顿C、柏林D、莫斯科

一战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旨在调整国际秩序,但它们都试图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成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B、《北大西洋公约》《四国条约》C、《华沙条约》《五国条约》D、《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雅尔塔会议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以下哪一合约上签字()A、对泰合约B、对韩合约C、对德和约D、对日和约

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巴黎和会通过对战败国的处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严厉处置了()A、英国B、法国C、德国D、奥地利

1951年9月上旬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仪,签定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未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苏联B、印度C、缅甸D、波兰E、捷克斯洛伐克

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对苏俄战争的耽误B、战败国拒不接受和约C、欧美列强间争夺激烈D、美国的不断作梗

1951年9月上旬在()召开对日媾和会仪,签定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中国和印度支那三国被排斥在外,印度和缅甸拒绝参加。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未在“和约”上签字。A、华盛顿B、纽约C、旧金山D、戴维营

判断题1919年1月,巴黎和会同意将德国战前在山东强占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并将有关条款列入《巴黎和约》。A对B错

单选题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西方列强由此开始了长达五个月的勾结与争夺,迫使德国签订了()A《四国条约》B《五国条约》C《凡尔赛和约》D《九国公约》

单选题一战后,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旨在调整国际秩序,但它们都试图以牺牲中国主权利益来达成目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B《北大西洋公约》《四国条约》C《华沙条约》《五国条约》D《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多选题1951年9月上旬在旧金山召开对日媾和会仪,签定了《对日和约》。52个国家参加。未在“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A苏联B印度C缅甸D波兰E捷克斯洛伐克

单选题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对苏俄战争的耽误B战败国拒不接受和约C欧美列强间争夺激烈D美国的不断作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