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 )m范围内,应用与拱圈同级的混凝土一起灌注。 A、5 B、1 C、1.5 D、2

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 )m范围内,应用与拱圈同级的混凝土一起灌注。
A、5
B、1
C、1.5
D、2


参考解析

解析: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1m范围内,应用与拱圈同级的混凝土一起灌注。参见教材P223。

相关考题:

先拱后墙法施工时,边墙封口应在完成边墙砼灌注()后进行;①、8h②、16h③、24h④、36h

当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施工时,拱圈混凝土达到仪器强度70%之后方可进行( )。A.拱脚B.下部断面的开挖C.边墙

当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之后方可进行下部断面的开挖。A、60%;B、70%;C、80%;D、100%。

下列对山岭隧道的明洞施工技术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 B、当边坡能暂时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 C、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可采用墙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内侧边墙,继作拱圈,再做外侧边墙。 D、当路堑式明洞拱脚地层松软,不能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用跳槽法。

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 )。 A、先墙后拱法 B、先拱后墙法 C、墙拱交替法 D、跳槽挖井法

下面关于在拱架上浇筑砼拱圈表述不正确的是()A、跨径小于18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从拱圈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完成。B、不能完成时,则应在拱脚预留一个隔缝,最后浇筑隔缝混凝土C、跨径大于等于16m的拱圈或拱肋,宜分段浇筑。D、拱圈封拱合龙时混凝土强度,设计无要求时,各段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

跨径小于( )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从两端拱脚向拱顶对称、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A、8 B、12 C、16 D、20

模筑混凝土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1m范围的超挖,应采用的填充材料为()A、同强度等级混凝土B、浆砌片石C、透水性填料

隧道双线V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墙脚以上()范围内和整个拱部的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A、0.5mB、1mC、2m

隧道拱圈砼浇筑应符合()A、由两拱脚对称向拱顶进行分段B、拱圈合拢宜选在围岩较差处C、先拱后墙浇筑前应将拱脚支撑处找平D、间歇层面应成辐射状

隧道拱、墙背后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应采用与拱脚相同的材料一次灌注。

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及其结构类型,隧道明洞施工方法叙述恰当的是()A、施工边坡能暂时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B、施工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C、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应先施作外侧边墙,再施作拱圈,最后施作内侧边墙。D、路堑式明洞当拱脚底层松软,不能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在起拱线以上部分开挖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注两侧部分边墙,再施作拱圈。

根据《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87—2007,下列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A、特大断面洞室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下部的岩体开挖,拱顶混凝土衬砌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B、特大断面隧洞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mC、洞口削坡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垂直作业D、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离贯通5m时,应自上而下贯通

当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施工时,拱圈混凝土达到仪器强度70%之后方可进行()。A、拱脚B、下部断面的开挖C、边墙

特大断面洞室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线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距离()m。

明洞施工,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A、先拱后墙法B、先墙后拱法C、墙拱交替法D、拱墙整体灌筑

判断题隧道拱、墙背后空隙必须回填密实,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以上1m范围内的超挖,应采用与拱脚相同的材料一次灌注。A对B错

单选题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A先墙后拱法B拱墙整体灌注法C先拱后墙法D墙拱交替法

填空题跨径小于16m的拱圈或拱肋混凝土,应按拱圈全宽度从两端拱脚向拱顶()连续浇筑,并在拱脚混凝土初凝前全部完成。

单选题明洞施工,当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A先拱后墙法B先墙后拱法C墙拱交替法D拱墙整体灌筑

多选题根据不同地形、地质条件及其结构类型,隧道明洞施工方法叙述恰当的是()A施工边坡能暂时稳定时,可采用先墙后拱法。B施工边坡稳定性差,但拱脚承载力较好能保证拱圈稳定时,可采用先拱后墙法。C半路堑式明洞施工时,应先施作外侧边墙,再施作拱圈,最后施作内侧边墙。D路堑式明洞当拱脚底层松软,不能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可在起拱线以上部分开挖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注两侧部分边墙,再施作拱圈。

多选题特大断面洞室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开挖应符合的要求有()。A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5mB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2.5mC顶拱混凝土衬砌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D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3.5mE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4.5m

填空题特大断面洞室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线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距离()m。

单选题双线Ⅳ、Ⅴ级围岩隧道采用()施工时,必须设置锁脚锚杆(管)等控制拱(墙)脚位移的措施;双线Ⅴ级围岩隧道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应设置横向临时支撑或临时仰拱。墙脚以上()m范围内和整个拱部的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A台阶法 2B全断面 1C台阶法 1DCD法 2

单选题下列关于水利水电工程土石方开挖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A特大断面洞室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下部的岩体开挖,拱顶混凝土衬砌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B特大断面隧洞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2mC地下洞室洞口削坡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严禁上下垂直作业D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离贯通5m时,应自上而下贯通

单选题明洞施工一般采用()。当边坡松软易坍且明洞与暗洞衔接时,施工宜采用()。在仰坡暂能稳定的情况下,宜()进行施工;在仰坡宜坍塌的情况下,宜先将明洞拱圈浇筑到仰坡脚,再由内向外作洞内拱圈,以确保仰坡稳定。A先墙后拱法;先拱后墙法;由外向内B先拱后墙法;先墙后拱法;由内向外C先拱后墙法;先墙后拱法;由外向内D先墙后拱法;先拱后墙法;由内向外

单选题当衬砌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圈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之后方可进行下部断面的开挖。A60%;B70%;C80%;D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