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已经开始陷入“现状无法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的“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放时期”,兵源日益_____,边防逐渐废弛。公元375年,匈奴西征迫使大批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掀起了移民狂潮,这时已经_____的西罗马帝国无力挡住外族入侵。A.贫乏自身难保B.削弱日薄西山C.枯竭风雨飘摇D.缩减命悬一线
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已经开始陷入“现状无法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的“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放时期”,兵源日益_____,边防逐渐废弛。公元375年,匈奴西征迫使大批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掀起了移民狂潮,这时已经_____的西罗马帝国无力挡住外族入侵。
A.贫乏自身难保
B.削弱日薄西山
C.枯竭风雨飘摇
D.缩减命悬一线
B.削弱日薄西山
C.枯竭风雨飘摇
D.缩减命悬一线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属于逻辑填空。
第一空,修饰“兵源”,“兵源贫乏”搭配不当,因此排除A项;“兵源削弱”存在逻辑错误,应该是“削弱兵源”或“兵源被削弱”,“兵源”是“削弱”的对象,不是“削弱”的发出者,因此排除B项;“枯竭”和“缩减”均可与“兵源”搭配,保留。
第二空,通过“移民狂潮”和“无力挡住外族入侵”可知,横线处用来形容当时西罗马动荡不安的局面。“风雨飘摇”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符合语境;“命悬一线”指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常用于形容有生命的事物,修饰“西罗马帝国”不恰当,因此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第一空,修饰“兵源”,“兵源贫乏”搭配不当,因此排除A项;“兵源削弱”存在逻辑错误,应该是“削弱兵源”或“兵源被削弱”,“兵源”是“削弱”的对象,不是“削弱”的发出者,因此排除B项;“枯竭”和“缩减”均可与“兵源”搭配,保留。
第二空,通过“移民狂潮”和“无力挡住外族入侵”可知,横线处用来形容当时西罗马动荡不安的局面。“风雨飘摇”指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符合语境;“命悬一线”指处境危险,随时可能丧失生命,常用于形容有生命的事物,修饰“西罗马帝国”不恰当,因此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相关考题:
古代罗马国家形成后,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从公元前510年至公元前27年,是共和时期。从公元前27年至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A、荷马时代B、迈锡尼文明C、帝国时期D、希腊化时期
在公元3世纪时,罗马已经开始陷入“现状无法忍受,未来也许更加可怕”的“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放时期”,兵源日益________,边防逐渐废弛。公元375年,匈奴西征迫使大批日耳曼人涌入罗马帝国,掀起了移民狂潮,这时已经________的西罗马帝国无力挡住外族入侵。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贫乏 自身难保B.削弱 日薄西山C.枯竭 风雨飘摇D.缩减 命悬一线
单选题()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时间。A公元前674年B公元674年C公元前476年D公元47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