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及与牵连犯、吸收犯罪的区别。

简述想象竞合犯的特征及与牵连犯、吸收犯罪的区别。


参考解析

解析:想象竞合犯,指行为人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在表面上触犯数个罪名的情况。由于想象竞合犯只有一行为,从重视行为在确认罪数方面的地位的观点看,以“一行为”而犯数罪,不是实际的数罪,而是观念上的数罪或者想象的数罪,所以想象竞合犯又称观念竞合犯或想象数罪。含有貌似数罪实为一罪的意味。
其特征是:(1)行为人只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2)同时触犯了数个罪名。
想象竞合犯与牵连犯、吸收犯罪的区别要点是行为数量不同。想象竞合犯是“一行为”.而牵连犯、吸收犯是“数行为”。判断一行为还是数行为的要点看是否“同时触犯”数罪。同时触犯数罪的,大体是一行为;不是同时触犯数罪,而是明显有间隔的,大约是数行为。

相关考题:

根据刑法理论,实施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是( )。A.结合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

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到由于某种原因终止之前,一直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称为(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继续犯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的是( )。A.继续犯B.吸收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

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属于( )。A.牵连犯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D.继续犯

出于一个犯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在刑法上称为( )。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惯犯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 )。A.继续犯B.吸收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

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称为()A.继续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数次贪污构成的犯罪是( )。A.连续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牵连犯

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想象竞合犯

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属于()。A牵连犯 B.吸收犯C.想象竞合犯 D.继续犯

根据刑法理论,实施一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犯罪形态是( )。A、结合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下列犯罪形态中,不属于“实施一个犯罪行为的同时触犯数个不同罪名”的有()。A.牵连犯B.结果加重犯C.想象竞合犯D.结合犯E.吸收犯

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A、继续犯B、吸收犯C、牵连犯D、想象竞合犯

处于一个故意或者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惯犯

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称为()A、继续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在刑法上称为()。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结合犯

吸收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之一是数个犯罪行为还是一个犯罪行为

通常来讲,自然的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是()。A、牵连犯B、吸收犯C、从犯D、想象竞合犯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同时出现,不属于()犯。A、牵连犯B、想象竞合犯C、法条竞合犯D、继续犯

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

按照刑法理论,实质的一罪包括()。A、连续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牵连犯E、吸收犯

单选题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称为()A继续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吸收犯

多选题按照刑法理论,实质的一罪包括()。A连续犯B继续犯C想象竞合犯D牵连犯E吸收犯

单选题出于一个故意或过失,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这在刑法上称为()。A吸收犯B牵连犯C想象竞合犯D结合犯

判断题吸收犯与想象竞合犯的区别之一是数个犯罪行为还是一个犯罪行为A对B错

单选题通常来讲,自然的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是()。A牵连犯B吸收犯C从犯D想象竞合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