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分则共有(  )犯罪,其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又有(  )罪。A.8大类8小类B.9大类9小类C.10大类9小类D.10大类8小类

我国刑法分则共有(  )犯罪,其中,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又有(  )罪。
A.8大类8小类
B.9大类9小类
C.10大类9小类
D.10大类8小类


参考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对刑法分则的熟悉程度。

相关考题:

行为人虽然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但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不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A.诬告陷害罪B.故意杀人罪C.敲诈勒索罪D.破坏交通设备罪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我国刑法分则是根据犯罪的一般客体对犯罪进行分类的。

行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A.破坏交通设备罪B.侮辱罪C.伪证罪D.诬告陷害罪

我国刑法分则共有( )犯罪,其中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又有( )犯罪。A.8大类 8小类B.9大类 9小类C.10大类 9小类D.10大类 8小类

下列犯罪,行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没有犯罪结果发生,也可能构成犯罪既遂的有:( )A.破坏交通设施罪B.串通投标罪C.脱逃罪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玩忽职守罪属于《刑法》分则中()中的一种犯罪。 A.过失罪B.故意犯罪C.渎职罪

渎职罪在刑法分则10类犯罪中排在最后,这是由危害性大小决定的。 ( )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根据是A.犯罪行为B.犯罪对象C.犯罪客体D.犯罪主体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主要根据是犯罪的一般客体。 ( )

我国刑法分则共有(  )犯罪,其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犯罪又有(  )犯罪。A.8大类8小类B.9大类9小类C.10大类9小类D.10大类8小类

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复杂客体

从《刑法》分则第6章第6节的规定可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包括14种具体犯罪。

下列犯罪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是()。A、走私罪B、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C、盗窃罪D、金融诈骗罪

我国刑法分则规范对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A、犯罪主体B、犯罪对象C、同类客体D、各类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行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A、破坏交通设备罪B、侮辱罪C、伪证罪D、诬告陷害罪

毒品犯罪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分则的哪一类犯罪?()A、侵犯财产罪B、危害公共安全罪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D、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行为,即使结果没有发生,也可能构成犯罪既遂的有()。A、破坏交通设施罪B、煽动民族仇恨罪C、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罪D、传授犯罪方法罪

判断题从《刑法》分则第6章第6节的规定可知,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包括14种具体犯罪。A对B错

问答题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单选题(10年4月真题)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行为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侵犯财产权利的行为等十类,其分类依据是 ( )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主观方面

单选题我国刑法根据犯罪客体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十类。其中,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犯罪是()A危害公共安全罪B危害国家安全罪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D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单选题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行为分为10类,其分类的依据是()A犯罪客体B犯罪主体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主观方面

多选题行为人只要施行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即使犯罪结果没有发生,也构成犯罪既遂的有()A破坏交通设备罪B侮辱罪C伪证罪D诬告陷害罪

单选题下列犯罪中,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单位犯罪的是()。A走私罪B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C盗窃罪D金融诈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