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200MW机组中性点可采用( )。A.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接地方式;B.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低电阻接地方式;C.经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方式;D.经高阻抗接地方式。
容量200MW机组中性点可采用( )。
A.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接地方式;
B.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低电阻接地方式;
C.经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方式;
D.经高阻抗接地方式。
A.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高电阻接地方式;
B.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或低电阻接地方式;
C.经消弧线圈或高阻抗接地方式;
D.经高阻抗接地方式。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火力发电厂当主厂房低压厂用电系统采用三相三线制时,主厂房照明供电,下述正确的是()。A.容量为200MW及以上机組,每个单元设1台照明变压器,接于机组6kV母线,二次侧为380V/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照明母线采用单母线接线。2台机组的照明变压器互为备用;B.照明变压器分散设置,引接于机组6kV母线,二次侧采用380V/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C.每台机组设1台照明变压器二次侧为380V/220V中性点直接接地,照明变压器引接于380V母线;D.每台机组设1台工作照明变压器,再设1台作备用照明变压器。
水力发电厂厂用电系统,在下列( )方式下,厂用分支可采用髙压熔断器保护。A.装机容量200MW以下、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厂用变容量800kVA以上;B.装机容量200MW及以上、单机容责100MW及以下、厂用变容量800kVA以下;C.装杌容量200MW以下、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厂用变容量800kVA以下;D.装机容量200MW以下、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下、厂用变容量500kVA以下。
设有一台200MW机组,其额定容量为200MW,在额定容量运行时厂用电率为 6.8%,该机组最大连续出力为216MW,此出力时厂用电率为7. 2%。若电机的功率因数为 0.85’并设变压器温升不超过65℃’该机组主变压器容量宜选用()。A. 220kVA B. 230kVA C 240kVA; D. 250kVA。
某发电厂升压站220kV配电装置的主接线为四角形接线,2台200MW发电机组,2回出线。 下列位置不需装设过电压保护的是()。A.发电机中性点; B.发电机出口;C.主变中性点; D.主变高压侧。
机组降低出力是指机组达不到毛最大容量运行或备用的情况。以下不属于机组降低出力事件的是()。A、某台机组容量200MW,晚间调度下令带180MW,影响负荷20MWB、某台机组容量200MW,因故只能带180MW,影响负荷20MWC、某台机组容量200MW,因故只能带180MW,影响负荷20MW,调度下令在周末停备消缺D、锅炉灭火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对给水箱的有效总容量有何要求()A、200MW及以下机组为10~15min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给水消耗量B、200MW以上机组为5~10min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给水消耗量C、200MW及以下机组为5~10min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给水消耗量D、200MW以上机组为10~15min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时的给水消耗量
关于多台并列运行的1kV及以下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多台机组的中性点可经电抗器接地,可采用其中一台机组接地方式B、多台机组的中性点可经电抗器接地,也可采用低电阻接地系统C、多台机组的中性点不可经电抗器接地,但可采用其中一台机组接地方式D、多台机组的中性点不可经电抗器接地,也不可采用其中一台机组接地方式
燃用含硫量2%煤的机组或大容量机组(200MW)的电厂锅炉建设烟气脱硫设施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脱硫,脱硫率应保证在()以上。A、湿法,90%B、半干法,90%C、干法,75%D、半干法,75%
火电厂主厂房到网络控制楼或主控制楼的每条电缆隧道或沟道所容纳的电缆回路,应满足下列哪些规定()。A、单机容量为200MW及以上时,不应超过1台机组的电缆B、单机容量为100MW及以上且200MW以下时,不宜超过2台机组的电缆C、单机容量为100MW以下时,不宜超过3台机组的电缆D、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
设有一台200MW机组,其额定容量为200MW,在额定容量运行时厂用电率为6.8%,该机组最大连续出力为216MW,此也力时厂用电率为7.2%若电机的功率因数为0.85,并设变压器温升不超过65℃,该机组主变压器容量宜选用()A、220KVAB、230KVAC、240KVAD、250KVA
根据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200MW及以上容量的火力发电机组和()及以上容量的水轮发电机组,或接入220kV电压等级及以上的同步发电机组应配置PSS。A、25MW;B、50MW;C、75MW;D、100MW。
单选题机组容量为200MW经常负荷率为()。A0.4B0.8C0.3~0.4D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