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选项的值。A. 1.08 B. 1. 13 C. 1.20 D. 1.27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选项的值。
A. 1.08 B. 1. 13 C. 1.20 D. 1.27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关于土桩和灰土桩的说法,正确的有( )。A: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B: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深度5-15m的湿陷性黄土C:土桩主要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D:灰木桩主要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E:不宜用于含水量超过25%的人工填土地基

关于土桩和灰土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人工“ 复合地基”B.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10~25 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基C. 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D. 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 5 %的土,不宜采用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A. 1.08 B. 1.13 C. 1.20 D. 1.27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 )m。A.1.08B.1.13C.1.20D.1.27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 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宜采用( )m。A. 1.08 B. 1. 13 C. 1.20 D. 1.27

关于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用于消除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有效果的B.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用于提高地下水位以上素填土、杂填土的承载力是有效果的C.灰土挤密桩用于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小渗透性方面比土挤密桩效果好的多D.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不适用于处理毛细饱和带土层

拟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1.32t/m3,平均含水量w=9.0%,为达到较好的挤密效果,让地基土接近最优含水量,拟在三角形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场地地基土最优含水量wop=15.6%,渗水损耗系数K可取1.1,则每个浸水孔需加水量为( )。A 0.25m3B 0.5m3C 0.75m3D 1.0m3

某住宅楼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桩径为o.4m,桩长为6.0m,桩中心距为0.9m,呈正三角形布桩,通过击实试验,粧间土在最优含水率= 17.0%时的湿密度检测时在A、B、C三处分别测得的干密度内见下表,进问桩间土的平均挤密系数ηc为下列哪一选项?(A) 0. 894 (B) 0.910(C) 0.927 (D) 0.944

拟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 = 1.32t/m3,平均含水量w=9.0%,为达到较好的挤密效果,让地基土接近最优含水量,拟在三角形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场地地基土最优含水量Wop = 15.6%,渗水损耗系数K可取1.1,每个浸水孔需加水量最接近()。A. 0.25m3 B. 0.5m3C. 0.75m3 D. 1.0m3

某场地浅层湿陷性土厚度6.0m,平均干密度1.25t/m3,干部为非湿陷性土层。采用沉管法灰土挤密桩处理该地基,灰土桩直径0.4m,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0.8m,桩端达湿陷性土层底。施工完成后场地地面平均上升0.2m。求地基处理后桩间土的平均干密度最接近下列何值(  )A. 1.56t/m3B. 1.61t/m3C. 1.68t/m3D. 1.73t/m3

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6m,天然含水量15%,天然重度14.5kN/m3。设计拟采用灰土挤密桩法进行处理,要求处理后桩间土平均干密度达到1.5g/cm3。挤密桩等边三角形布置,桩孔直径400mm,问满足设计要求的灰土桩的最大间距应取下列哪个值?(  )(忽略处理后地面标高的变化,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不小于0.93)A、0、70mB、0、80mC、0、95mD、1、20m

某黄土场地,地面以下8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层。建筑物采用筏板基础,底面积为18m×45m,基础埋深3.00m,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灰土桩直径φ400mm,桩间距1.00,等边三角形布置。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规定,处理该场地的灰土桩数量(根)为下列哪项?(  )A.936B.1245C.1328D.1592

关于灰土挤密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B、灰土挤密桩可处理的地基深度为5~15m C、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35%、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选用灰土挤密桩 D、灰土挤密桩处理的面积应大于建筑物底层平面的面积

拟用挤密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5m,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6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为下列()值。A、1.0B、1.1C、1.2D、1.3

某黄土场地采用土挤密桩法处理,桩径为300mm,正三角形布桩,要求桩间土挤密系数达到0.94,湿陷性土层厚度10m,场地面积40×40m2,土层天然含水量为11%,最优含水量为17%,天然密度为16.3kN/m3,最大干密度为18.1kN/m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置换率宜为()。A、10%B、14%C、18%D、22%

某素填土地基上建造5层砌体房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5kPa。房屋基础底面边缘尺寸为15m×42m,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整片地基,处理厚度5m,桩径d=0.4m。已知桩间土的最大干重度γdmax=17.5t/m3,处理前土的平均干重度γdm=13.4t/m3,要求桩间土径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DE=0.90。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试问: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A、0.8B、1.0C、1.2D、1.4

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个选项的值。A、1.08B、1.13C、1.20D、1.27

关于土桩和灰土桩的说法,正确的有()。A、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B、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深度 5~15m 的湿陷性黄土C、土桩主要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D、灰土桩主要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E、不宜用于含水量超过 25%的人工填土地基

多选题关于土桩和灰土桩的说法,正确的有()。A土桩和灰土桩挤密地基是由桩间挤密土和填夯的桩体组成的B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深度5~15m的湿陷性黄土C土桩主要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D灰土桩主要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E不宜用于含水量超过25%的人工填土地基

单选题某黄土场地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厚度为10m,其下为非湿陷性黄土,拟建建筑物采用筏形基础,基础底面尺寸为20m×50m,基础埋深5.0m,采用土挤密桩法消除全部湿陷性,土桩直径为400mm,间距为1.0m,正三角形布桩。则处理该场地需要的桩孔数量为(  )个。(注: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计算)A1155B1498C1876D2080

单选题某场地湿陷性黄土厚度7~8m、平均干密度t/m3。设计要求消除黄土湿陷性,地基经治理后,桩间土最大干密度要求达到t/m3。现决定采用挤密灰土桩处理地基。灰土桩桩径为0.4m,等边三角形布桩。根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要求,该场地灰土桩的桩距最接近下列哪个值?(桩间土平均挤密系数取0.93)A0.76mB0.78mC0.80mD1.0m

单选题某黄土场地采用土挤密桩法处理,桩径为300mm,正三角形布桩,要求桩间土挤密系数达到0.94,湿陷性土层厚度10m,场地面积40×40m2,土层天然含水量为11%,最优含水量为17%,天然密度为16.3kN/m3,最大干密度为18.1kN/m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置换率宜为()。A10%B14%C18%D22%

单选题拟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1.32t/m3,平均含水量W=9.0%,为达到较好的挤密效果,让地基土接近最优含水量,拟在三角形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场地地基土最优含水量Wop=15.6%,渗水损耗系数K可取1.1,每个浸水孔需加水量最接近下列( )个选项。A0.25m3B0.5m3C0.75m3D1.0m3

单选题某拟建甲类建筑物基础埋深d=4.0m,基础底面标准组合压力P=250kPa;地表下0~14m为自重湿陷性黄土,以下为非湿陷性黄土,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  )较合理。A桩长为12m的静压预制桩B桩长为12m的CFG桩复合地基C桩长为10m的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D桩长为8m的扩底挖孔灌注桩

单选题某黄土场地采用土挤密桩法处理,桩径为300mm,正三角形布桩,要求桩间土挤密系数达到0.94,湿陷性土层厚度10m,场地面积40×40m2,土层天然含水量为11%,最优含水量为17%,天然密度为16.3kN/m3,最大干密度为18.1kN/m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计算。桩间距不应小于()。A0.70mB0.77mC0.80mD0.85m

单选题拟用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当挤密桩直径d为0.4m,按三角形布桩时,桩孔中心距S采用1.0m,若桩径改为0.45m,要求面积置换率m相同,此时桩孔中心距S宜采用下列( )个选项的值。A1.08B1.13C1.20D1.27

单选题某素填土地基上建造5层砌体房屋,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85kPa。房屋基础底面边缘尺寸为15m×42m,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整片地基,处理厚度5m,桩径d=0.4m。已知桩间土的最大干重度γdmax=17.5t/m3,处理前土的平均干重度γdm=13.4t/m3,要求桩间土径成孔挤密后的平均挤密系数DE=0.90。按《复合地基技术规范》GB/T50783-2012作答。试问:桩孔按等边三角形布桩桩间距s(m)最接近于下列()项。()A0.8B1.0C1.2D1.4

单选题拟对某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灰土挤密桩加固,采用等边三角形布桩,桩距1.0m,桩长6.0m,加固前地基土平均干密度ρd=1.32t/m3,平均含水量W=9.0%,为达到较好的挤密效果,让地基土近最优含水量,拟在三角形形心处挖孔预渗水增湿,场地地基土最优含水量Wop=15.6%,渗水损耗系数K可取1.1,每个浸水孔需加水量最接近()m3。A0.25B0.5C0.75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