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理论公式是()。A.控制地基变形小于允许值时所对应的荷载值B.控制地基中塑性区开展一定深度时所对应的荷载值C.控制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时所对应的荷载值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对应的荷载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理论公式是()。
A.控制地基变形小于允许值时所对应的荷载值
B.控制地基中塑性区开展一定深度时所对应的荷载值
C.控制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时所对应的荷载值
D.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所对应的荷载值


参考解析

解析:对竖向荷载偏心和水平力都不大的基础来说,当荷载偏心距e≤b/30(b为偏心方向基础边长)时,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02)可采用界限荷载P1/4 为基础的理论公式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相关考题:

浅基础的极限承载力是指() A.地基土达到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B.地基中将要出现但尚未出现塑性区时的荷载C.地基中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基底宽度1/4时的荷载D.地基中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为基底宽度1/3时的荷载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推荐的设计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理论公式是以()为基础的。 A、临塑荷载pcrB、临界荷载p1/4C、临界荷载p1/3D、极限荷载pu

塑性荷载:是允许地基产生一定范围塑性区所对应的( )荷载。A基础B部分C 全部D 基底

当地基中塑性开展区最大深度等于1/3或1/4基础宽度,此时对应的荷载称为()。A、临塑荷载B、临界荷载C、极限荷载D、破坏荷载

根据载荷试验的p~s曲线,可用以下哪种方法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A.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比例界限的荷载值B.当p~s曲线上有明显的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C.当压板面积为0.25~0.5m2,可取s/b=0.02~0.03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D.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4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该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载荷试验测定的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的线性变形段内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是比例界线值。该值称为() A.地基承载力极限值B.临塑荷载C.地基承载力特征值D.总荷载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确定桩基底面尺寸时所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其大小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A、基础荷载B、基础埋深C、基础宽度D、地下水位

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在基础设计时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底面积及埋深时,传至基础上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抗力应分别为 ( )。A.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B.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永久组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D.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关于“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地基变形允许值”的规定,符合《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的下列哪些基本概念或规定(  )A. 地基变形计算值对应作用效应项B. 地基变形计算所用的荷载不包括可变荷载C. 地基变形验算是一种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D. 地基变形允许值对应抗力项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方法有( )。A.荷载试验B.原位试验C.公式计算D.工程实践经验

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列各项中,可以确定为特征值的是()。A.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s/b =0. 06所对应的荷载值B.建筑荷载作用下密砂和硬黏土地基s/b =0. 05所对应的荷载值C.荷载—沉降(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荷载小于极限荷载的一半时,取比例界限荷载值D. P-s曲线上陡降段起始点对应的荷载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的规定,土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fa=:按其基本假定,下列有关fa的论述中哪个是正确的()A..根据刚塑体极限平衡的假定得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B.按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 C.根据条形基础应力分布的假定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塑性区开展深度为基础宽度的1/4;D.以假定为偏心荷载(e/b=1/6)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 2002),从下列几种论述中指出哪个选项是计算地基变形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A )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地震作用和可变荷载(B)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C)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D)只包括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荷载和地震作用

某工程采用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共进行了S1、S2和S3三个试验点,各试验点数据如下表,请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判定该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最接近下列何值(取s/d=0.015所对应的荷载作为承载力特征值)(  ) A. 2570kPa B. 2670kPa C. 2770kPa D. 2870kPa

当地基中塑性展开区最大深度等于1/3或1/4基础宽度,此时对应的荷载称为( )。A.临塑荷载B.界限荷载C.极限荷载D.破坏荷载

由原单位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荷载变形曲线上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荷载值称为()。A、地基承载力基本值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下列几种论述中,哪个选项是计算地基变形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A、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地震作用和可变荷载B、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C、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D、只包括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浅层平板试验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大于极限荷载1/2时,承载力特征值应取()A、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B、极限荷载的1/2C、二者的平均值D、无法确定

地基土载荷试验中,下列关于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B、当极限荷载大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C、取荷载极限值D、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E、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比例界限的2倍

单选题由原单位荷载试验测定的地基荷载变形曲线上规定的变形所对应的荷载值称为()。A地基承载力基本值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地基承载力设计值

填空题采用载荷试验时确定地基承载力时,当曲线上有()时取该()所对应的荷载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极限荷载()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选题浅层平板试验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大于极限荷载1/2时,承载力特征值应取()A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B极限荷载的1/2C二者的平均值D无法确定

多选题地基土载荷试验中,下列关于确定承载力特征值的选项中,正确的是()。A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B当极限荷载大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荷载极限值的一半C取荷载极限值D同一土层参加统计的试验点不应少于3点,当试验实测值的极差不超过其平均值的30%时,取此平均值作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E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比例界限的2倍

单选题极限荷载是指()A既能满足地基稳定性的要求,也能满足地基变形要求的荷载B地基中形成连续滑动面时的荷载C塑性区开展到某一深度(Zzmax=b/4或b/3,b为基础宽度)时所相应的荷载D使地基刚要出现而尚未出现塑性变形区(Zzmax=0)时的荷载

单选题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规定,土质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fa=Mbγb+Mdγmd+Mcck,按其基本假定,下列有关fa的论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根据刚塑性体极限平衡的假定得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B按塑性区开展深度为零的地基容许承载力C根据条形基础应力分布的假定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塑性区开展深度为基础宽度的1/4D假定为偏心荷载,e/b=1/6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下列几种论述中,哪个选项是计算地基变形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A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地震作用和可变荷载B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C包括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标准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D只包括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不计风荷载和地震作用

单选题根据载荷试验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下列各项中,可以确定为特征值的是(  )。A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s/b=0.06所对应的荷载值B建筑荷载作用下密砂和硬黏土地基s/b=0.05所对应的荷载值C荷载—沉降(p~s)曲线上的比例界限荷载小于极限荷载的一半时,取比例界限荷载值Dp~s曲线上陡降段起始点对应的荷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