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集中标注LB5 h=110 B:X? 12@120;Y? 10@100 为( )。A.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X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下部Y 向贯通纵筋? 10@100B.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上部X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上部Y 向贯通纵筋? 10@100C.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Y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下部X 向贯通纵筋? 10@100D.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上部Y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上部X 向贯通纵筋? 10@100

板块集中标注LB5 h=110 B:X? 12@120;Y? 10@100 为( )。

A.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X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下部Y 向贯通纵筋? 10@100
B.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上部X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上部Y 向贯通纵筋? 10@100
C.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Y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下部X 向贯通纵筋? 10@100
D.5 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上部Y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上部X 向贯通纵筋? 10@100

参考解析

解析:LB5 h=110B:X? 12@120;Y? 10@100 为 5 号楼面板,板厚 110mm,板下部 X 向贯通纵筋? 12@120、板下部 Y 向贯通纵筋? 10@100。B代表下部纵筋,T 代表上部贯通纵筋。

相关考题:

在用平法表示的钢筋混凝土板配筋图上,非贯通纵筋采用的是板支座原位标注方式。()

现浇板中的贯通纵筋在平法注写时一般( )。A.以T代表下部、B代表上部B.以B代表下部、T代表上部C.以x代表下部、s代表上部D.以x代表下部、Y代表上部

有梁楼盖的板平法施工图中,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应包括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等内容,当板面标高与该楼层结构标高不同时还应注明( )A.高、低处各自标高B.高处标高C.低处标高D.标高高差

下列关于现浇混凝土有梁楼盖板标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梁顶面标高的高差,将其注写在括号内,无高差时不标注B.板厚注写为h=×××(为垂直于板面的厚度);当悬挑板的端部改变截面厚度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注写为h=×××/×××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自支座中线向跨内的延伸长度,注写在线段的下方D.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E.贯通全跨或延伸至全悬挑一侧的长度值和非贯通筋另一侧的延伸长度值均需注明

下列有关平面整体表示法的描述,叙述正确的是( )。A.实施平法可以减少图纸数量B.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方式、原位注写方式C.Ф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D.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Ф25 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Ф25,下一排纵筋为2Ф25E.板块集中标注注写为“LB5h=110B:XФ12@120;YФ10@100”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X向贯通纵筋Ф12@120、板下部Y向贯通纵筋Ф10@100、板上部未配置贯通纵筋

下列有关平面整体表示法的描述,正确的是()。A.实施平法可以减少图纸数量B.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方式、原位注写方式C.Φ8@100(4)/150(2)表示箍筋为HPB300钢筋,直径为8,加密区间距为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150,两肢箍D.梁支座上部纵筋注写为6Φ25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E.“LB5h=110B:XΦ12@120;YΦ10@100”表示5号楼面板、板厚110mm、板下部X向贯通纵筋Φ12@120、板下部Y向贯通纵筋Φ10@100、板上部配置贯通纵筋和下部一样

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A、底贯通筋B、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D、板面温度筋

板上部贯通纵筋允许在何处连接?

板下部纵筋进入支座的长度规定为多少?

单选题16G平法规定:跨中板带与剪力墙中间层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5dB10dC8dD5d

单选题16G平法规定:柱上板带与柱连接,板带上部非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5dB10dC8dD5d

单选题柱上板带与柱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8dB10dC15dD5d

问答题板上部贯通纵筋允许在何处连接?

判断题柱上板带与柱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15d。A对B错

单选题BT型楼梯,标注如:BT1,h=1201600/10c10@200;c10@200FΦ8@200,其中F表示()。A梯板分布筋B分割C上部纵筋D下部纵筋

判断题16G平法规定: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锚固值为min(12d,梁宽/2)。A对B错

判断题16G平法规定:柱上板带与剪力墙中间层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锚固值为hd-c+10d。A对B错

多选题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A底贯通筋B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C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D板面温度筋

单选题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2dB15dC10dD支座宽-保护层

单选题16G平法规定: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2dB15dC10dD无弯折

单选题柱上板带与剪力墙中间层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锚固值为()。Ahd-c+10dBhb-c+15dChd-c+8dDhd-c+5d

单选题16G平法规定: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A12dB15dC10dD支座宽-保护层

单选题以下板带集中标注的具体内容不包括()A分布筋B板带厚C板带宽D贯通纵筋

判断题跨中板带与剪力墙中间层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12d。A对B错

单选题平法规定:当板带上部已经有贯通纵筋,但需增加配置板带支座上部非贯通筋时,应结合已配同向贯通纵筋的直径与间距,采取()的方式配置。A隔二布一B隔三布一C隔一布一D隔一布二

判断题16G平法规定:柱上板带与柱连接,板带上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10d。A对B错

判断题跨中板带与梁连接,板带下部贯通纵筋弯折值为15d。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