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参考解析

解析:(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理由: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基坑为一级基坑:1)重要工程或支护结构做主体结构的一部分;2)开挖深度大于10m;3)与邻近建筑物,重要设施的距离在开挖深度以内的基坑;4)基坑范围内有历史文物、近代优秀建筑、重要管线等需严加保护的基坑。本基坑深8.5m,虽小于10m,但北侧跟某住宅楼距离仅7m,按第3)条判定该基坑为一级基坑,故应按一级基坑监控。(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不妥当。理由:基础工程验收属分部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如下人员: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3)事件三中有如下不妥之处:不妥之处一: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正确做法:不应充分浇水,当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砌筑施工。不妥之处二: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正确做法: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4)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为: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

相关考题:

(2013年案例三)【背景资料】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排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监测预警值。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杆;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堆放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增设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  【问题】  2.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某沿海地区一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 34000 ㎡,地下 3 层,地上 18 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3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 16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施工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事件一:由于地下有污水,基坑为淤泥质土基坑,施工单位制定了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并报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认为不妥,要求修改。事件二:施工降排水过程中,施工单位直接将抽出的水排放到市政管网。施工中一次将地下水降到-13.3m 时,施工单位认为地下水不会对施工产生影响随即停止了降水;然后采用挖掘机开始进行土方开挖,为保证工期进度,项目经理指示直接挖到基础标高-13m。问题:1、事件一中,监理机构认为采用土钉墙支护方案不妥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写出可以采用哪种支护方式?2、事件一中,适用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方案还有哪些?3、降排的地下水还可以直接用于施工现场哪些方面?(至少写出三项)4、指出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6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某工程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2层、地上12层、裙房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某施工单位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场地平整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时,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经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实施过程中按要求形成了相关验收记录。处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工程测量定位及放线前应复核哪些内容?

背景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3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六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础支持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问答题★某高校新建宿舍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悬臂式钻孔灌注桩作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总承包单位按规定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实施桩顶位移监测,并设定了检测预警值。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二:土方开挖时,在支护桩顶设置了900mm高的基坑临边安全防护栏;在紧靠栏杆的地面上对方了砌块.钢筋等建筑材料。挖土过程中,发现支护桩顶向坑内发生的位移超过预警值,现场立即停止挖土作业,并在坑壁墙设置锚杆以控制桩顶位移。问题:分别指出事件二中错误之处,并写出正确做法。针对该事件中的桩顶位移问题,还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问答题某工程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2层、地上12层、裙房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某施工单位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场地平整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时,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经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实施过程中按要求形成了相关验收记录。处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施工单位对软弱下卧层的处理程序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问答题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6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事件一中,适用于本工程的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还有哪些?

问答题背景资料: 某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82000m2,地下2层,地上2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距邻近6层住宅楼7m。地基土层为粉质黏土和粉细砂,地下水为潜水,地下水位-9.5m,自然地面~0.5m。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4.5m,基础底板混凝土厚1500mm,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采取整体连续分层浇筑方式施工。基坑支护工程委托有资质的专业单位施工,降排的地下水用于现场机具、设备清洗。主体结构选择有相应资质的A劳务公司作为劳务分包,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下列事件: 事件一:基坑支护工程专业施工单位提出基坑支护降水采用“排桩+锚杆+降水井”的方案,施工总承包单位要求多提出几种方案进行比选。 事件二:底板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从高处开始,沿短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在混凝土浇筑完12h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养护,养护持续7d。养护至72h时,测温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70℃,混凝土表面温度35℃。本工程基坑工程属于几级基坑?并写出该安全等级基坑的判定标准。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问答题1.背景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2.问题(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问答题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问答题由某企业承建的某多功能现代化商务综合楼,地上46层,地下3层,基础形式为桩基础,主体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结构,主体结构采用泵送混凝土等新技术。建筑物周边都十分接近规划红线,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对因工程基坑开挖引起地层变形移动影响十分敏感,且基坑北面临近地铁。在工程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该工程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为确保基坑开挖安全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由安全总监签字确认后实施。该地下室位于总厚达40m多的淤泥质土之中,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经多方案比较,决定基坑维护结构采用80cm厚地下连续墙,而支护结构则为五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的总体方案。经验算,可以满足结构变形和稳定要求,确保地下室开挖施工不至于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行、周边道路、建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  事件二:该工程地下水位较高,约为-0.5 m,开挖范围位于淤泥质土体内,含水量大,施工必须事前采取降水措施,因基坑维护是采用地下连续墙,具有较好的挡水和抗渗性能。结合实际情况,决定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事件三:在进行基础工程桩基验收时,发现部分桩有颈缩现象,个别桩身发生断裂,施工单位及时作了处理,经重新验收全部合格。地下连续墙成槽前先要构筑导墙,导墙是建造地下连续墙必不可少的临时构筑物,而泥浆是地下连续墙施工中深槽槽壁稳定的关键。请简要说明地下连续墙施工中导墙和泥浆的作用有哪些?

问答题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 问题: (1)事件一中,基坑应按几级基坑进行监控?该级基坑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2)事件二中,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参加? (3)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4)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问答题背景材料: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请给出事件四中主梁、次梁、板钢筋的上下放置正确顺序。

问答题某工程基础为整体筏板,地下2层、地上12层、裙房4层,钢筋混凝土全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某施工单位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场地平整结束后,施工单位进行了工程定位和测量放线,然后进行土方开挖工作。基坑采取大放坡开挖,土方开挖至设计要求时,经钎探检查,发现基坑内裙房部位存在局部软弱下卧层,项目总工经与监理工程师协商决定采取灌浆补强,实施过程中按要求形成了相关验收记录。处理完毕后,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监理进行基坑验槽。本工程土方开挖过程中和开挖后应分别检查哪些内容?

问答题背景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天津市某医院门诊楼工程。地下2层、地上16层,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地上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墙充填为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紧邻某住宅楼。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了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在理解上发生分歧,随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

单选题下列关于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叙述有误的是()。A一级基坑的地面最大沉降监控值为3cmB基坑工程验收必须以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和周围环境安全为前提C锚杆及土钉墙支护工程施工中,应对锚杆或土钉位置等进行检查D三级基坑的围护结构墙顶位移监控值为5cm

问答题事件一:本工程基坑深8.5m,北侧距某住宅楼距离仅为7m。经专家论证后的方案采用围护桩墙+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整个施工过程对围护体系实施连续变形监控,对于围护桩墙顶位移监控值,施工单位与监理发生分歧,施工单位认为按二级基坑监控,监理坚持按一级基坑进行监控。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资料符合要求”审查意见的基础上,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组织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的验收。 事件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先将小砌块充分浇水湿润,再将砌块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外墙转角处的临时间断处留直槎,并砌成阴阳槎,并设拉结筋。监理工程师认为施工方法错误,立即下发整改通知。 事件四:地上框架结构存在主次梁,在主次梁交汇处,关于钢筋摆放上下顺序监理与施工技术员认识发生分歧,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处理。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并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