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4岁。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A.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C.前牙排成深覆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患者男,64岁。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

A.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
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
C.前牙排成深覆
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
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参考解析

解析:咬唇是由于上下前牙的覆盖过小,使唇部软组织向内凹陷,造成咬唇,所以B正确。而答案A是覆盖过大,因此A错误。正常情况下,上前牙切端应在上唇缘下2mm,前牙排成深覆后,上下前牙达到对刃时,下颌需要下降更多,因此不易咬下唇,因此C错误。垂直距离低会导致鼻唇沟加深,面容苍老,因此D错误。下唇是靠上下前牙来支持以保持正常的外形,因此E错误。本题应选B。

相关考题:

男,68岁, 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 )。A.前牙排成深覆颌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C.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男。58岁。上颌:54321|123678;下颌65|5678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A.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B.患者下唇肌肉松弛C.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D.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E.前牙排成深覆(牙合)

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A.牙缺失伴牙槽骨缺失者可以修复B.牙周病患者可以做牙周夹板C.适用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便于摘戴和清洁D.可以升高咬合E.便于修理

男,64岁,鱼篙絮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A.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C.前牙排成深覆验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男性,64岁,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A.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C.前牙排成深覆合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男,64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咬下唇。其原因是A:义齿松动B:前牙覆盖过小C:前牙开牙合D:垂直距离过低E:垂直距离过高

患者男,62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初戴后1个月,咀嚼时常咬颊黏膜,下颌舌侧第一磨牙至牙后垫区压痛,来院复诊。消除咬颊黏膜方法可采用A.加大前牙覆B.加大后牙覆盖C.升高平面D.调改上颌后牙颊尖E.调改下颌后牙舌尖

患者,女,58岁,缺失,重度楔状缺损,Ⅱ度松动。X线片显示:根尖病变,牙周膜增宽,牙槽骨吸收1/2如果要保留,治疗方案是A.经根管治疗并修复,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B.经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并修复,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C.经牙周治疗后,然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D.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后,根管治疗并修复E.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缺失牙后,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并修复

共用题干患者男,62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初戴后1月,咀嚼时常咬颊黏膜,下颌舌侧第一磨牙至磨牙后垫区压痛,来院就诊。咬颊黏膜的可能原因A:牙合平面过低B:下颌后牙偏向舌侧C:后牙覆牙合过小D:后牙覆盖过小E:上颌后牙颊尖过高

患者男,62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初戴后1个月,咀嚼时常咬颊黏膜,下颌舌侧第一磨牙至牙后垫区压痛,来院复诊。咬颊黏膜可能原因A.平面过低B.下颌后牙偏向舌侧C.后牙覆过小D.后牙覆盖过小E.上颌后牙颊尖过高

一患者缺失,主诉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恶心、唾液多,其原因不可能是A.基托后缘伸展过度B.基托后缘不密合C.义齿不稳定,后缘翘动D.患者初戴不适应E.基托后缘过短

共用题干男,62岁。缺失,可摘局部义齿初戴1个月,咀嚼时常咬颊黏膜,下颌舌侧第一磨牙至磨牙后垫区压痛。咬颊黏膜的原因是A:牙合平面过低B:下颌后牙偏舌侧C:颊侧覆牙合过小D:颊侧覆盖过小E:上颌后牙偏颊侧

患者,男,72岁,双侧下后牙缺失,戴可摘局部义齿1周后,咀嚼食物时,右缺隙侧与基托吻合部黏膜出现灼痛,局部黏膜有红肿、溃烂,停止戴义齿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出现同样症状。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在戴用义齿行使功能时灼疼感消失,但开始出现咬颊,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小B.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大C.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过小D.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过大E.咬颊侧人工牙的排列纵曲线错误

某男,62岁,牙周痛,Ⅱ度松动,其余的上颌牙均缺失,缺失区牙槽嵴条件较差,吸收严重,余牙正常,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是A.根管治疗后,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B.三臂卡环,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C.T型卡环,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D.拔除,行上颌全口义齿修复E.根管治疗后,行覆盖义齿修复

患者,男,22岁,2周前外伤致上前牙两枚缺失。曾于外院行"上唇缝合",已拆线。现上前牙不能咬物,无自发痛。检查:右上1,2缺失,牙槽窝未痊愈;左上1松动Ⅱ度,叩诊(+++),牙冠完整;左上2松动Ⅰ度,叩诊(±),有前伸干扰,切1/3缺损。余牙无松动,咬合正常。开口度、开口型正常。待牙槽嵴完全愈合,基牙稳固之后,对缺失牙可行的修复方法是A.可摘局部义齿B.双端固定桥C.单端固定桥D.粘结桥E.种植义齿F.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

患者女,32岁。单端固定桥(无)戴用2年余,近一时期自觉基牙松动,冷热疼痛不适,查:松动Ⅰ度,固位体面穿孔,深龋洞,边缘不密合,牙龈充血,红肿。若对颌为可摘局部义齿,再修复的设计应为A.治疗后,活动修复B.治疗后,以为基牙作固定修复C.治疗后,以为基牙作固定修复D.治疗后,以为基牙作固定修复E.不修复

共用题干男,61岁。缺失多年未修复,向对颌伸长,缺隙牙合龈间隙小,无咬合接触,临床冠短。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时基牙应选A、B、C、D、E、

患者男,65岁,双侧下后牙缺失,戴可摘局部义齿1周后,咀嚼食物时,右缺隙侧与基托吻合部黏膜出现灼痛,局部黏膜有红肿、溃烂,停止戴义齿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时出现同样症状。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在戴用义齿行使功能时灼疼感消失,但开始出现咬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小B、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大C、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牙合过小D、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牙合过小E、咬颊侧人工牙的排列纵牙合曲线错误

患者男,65岁,双侧下后牙缺失,戴可摘局部义齿1周后,咀嚼食物时,右缺隙侧与基托吻合部黏膜出现灼痛,局部黏膜有红肿、溃烂,停止戴义齿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时出现同样症状。解决方案为()A、压痛部位义齿组织面重衬B、整个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义齿调牙合C、磨除压痛部位可摘局部义齿的人工牙D、压痛部位可摘局部义齿人工牙简单调牙合E、根据咬合纸检查的结果,调磨早接触点及义齿组织面适当缓冲

患者男,35岁,|6缺失,|57做基牙,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制备|5铸造支托凹,其颊舌径宽度约为()。

患者男,37岁,65|缺失,其余牙无松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如果采用单侧设计,常出现的义齿不稳定现象是()。A、翘动B、旋转C、摆动D、下沉E、以上都是

男.64岁,缺失。首次接受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戴牙后除咬下唇外无不适,其原因是()A、上前牙排向唇侧较多B、前牙排列的覆盖过小C、前牙排成深覆D、垂直距离低,致唇松弛E、患者下唇肌肉松弛

单选题患者,男,57岁,21|12缺失,4|4做基牙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由于其上颌前突,前牙区倒凹较大,为了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义齿就位道的方向应为()。A由前往后B由后往前C由左向右D由右向左E平行戴入

单选题某男,62岁,21|12牙周痛,Ⅱ度松动,其余的上颌牙均缺失,缺失区牙槽嵴条件较差,吸收严重,余牙正常,最合理的设计方案是(  )。A拔除21|12,行上颌全口义齿修复B2|2T型卡环,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C2|2三臂卡环,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D21|12根管治疗后,行覆盖义齿修复修复E21|12根管治疗后,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单选题可摘局部义齿是牙列缺损修复中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之一,其主要优点是()A牙缺失伴牙槽骨缺失者可以修复B牙周病患者可以做牙周夹板C适用范围广,磨除牙体组织少,便于摘戴和清洁D可以升高咬合E便于修理

单选题患者男,65岁,双侧下后牙缺失,戴可摘局部义齿1周后,咀嚼食物时,右缺隙侧与基托吻合部黏膜出现灼痛,局部黏膜有红肿、溃烂,停止戴义齿后症状缓解,再次使用时出现同样症状。经过上述处理后,患者在戴用义齿行使功能时灼疼感消失,但开始出现咬颊,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A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小B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盖过大C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牙合过小D咬颊侧人工牙与对颌牙的覆牙合过小E咬颊侧人工牙的排列纵牙合曲线错误

单选题患者男,35岁,|6缺失,|57做基牙,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制备|7铸造支托凹,其颊舌径宽度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