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我国政府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思路有(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C.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D.减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
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我国政府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思路有(  )
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B.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C.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D.减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参考解析

解析:要达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不需要减缓经济发展速度。排除D。

相关考题:

我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2008年是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尽快形成的工作格局是()。A.政府为主导 B.企业为主体C.加强新农村建设 D.全社会共同推进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上述材料说明()。A.我国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与能源浪费并存B.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增加转发变C.能源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D.我国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我国政府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思路有()。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C.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D.减缓经济发展速度,降低能源消耗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针对能源和污染问题,我国相关立法进程稳步推进,关于这方面的立法成果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已经颁行了《节约能源法》B.我国已经颁行了《能源法》C.关于污染物排放控制,虽然没有制订法律,但国务院已经制订了相应的行政法规D.1989年颁行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需要,应当抓紧修正

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A.消费模式 B.增长方式C.产业结构 D.生活方式

(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2008年是完成我国“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应尽快形成的工作格局是(  )A.政府为主导B.企业为主导C.加强新农村建设D.全社会共同推进

(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A.消费模式B.增长方式C.产业结构D.生活方式

(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针对能源和污染问题,我国相关立法进程稳步推进,关于这方面的立法成果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已经颁行了《节约能源法》B.我国已经颁行了《能源法》C.关于污染物排放控制,虽然没有制订法律,但国务院已经制订了相应的行政法规D.1989年颁行的《环境保护法》已经不能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需要,应当抓紧修正。

(一)材料1: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早在十年前,我国就已经对节约能源进行了立法。近年来能源消耗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直接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与能源短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费惊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材料2:2006年8月5日,国务院同意并公布了由环境保护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2007年11月下旬,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制订的《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等三个方案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等三个办法。12月,备受关注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亮相,面向各界征求意见。上述材料说明(  )A.我国能源消耗的急剧增长与能源浪费并存B.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增加转变C.能源供需矛盾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D.我国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材料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材料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材料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材料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分析新型工业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我国人均资源少,发展面临极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无论是能源、矿产还是土地和水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油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平均水平的()。A、3%B、4%C、5%D、6%

世界能源结构以石油为主,我国的能源结构以()为主,是世界上煤炭消费量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34.4%。A、天然气B、煤炭C、石油

目前,我国人均能源和电力的消费水平都比较低,人均净用电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发达国家的()。同时,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很低,比2000年世界平均的18%还要低6个百分点左右。A、50%;1/2B、60%;1/10-1/6C、20%;1/4

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一个紧迫的问题。A、33%B、45%C、50%

我国人均能源可开采储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单位产品的能耗量较高,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分析应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

倡导“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因为() ①我国资源占有总量和人均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我国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③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 ④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

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材料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材料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材料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及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材料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材料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材料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材料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材料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材料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材料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材料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材料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材料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材料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材料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材料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材料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O5%。 材料7: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分析增长方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A、《能源法》B、《节约能源费》C、《可再生能源法》

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单选题目前,我国人均能源和电力的消费水平都比较低,人均净用电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发达国家的()。同时,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很低,比2000年世界平均的18%还要低6个百分点左右。A50%;1/2B60%;1/10-1/6C20%;1/4

单选题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A《能源法》B《节约能源费》C《可再生能源法》

单选题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能源利用效率仅为()。如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一个紧迫的问题。A33%B45%C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