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宜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的下列哪个区? ()(A)0区 (B)1区 (C)2区 (D)附加2区

对于易燃物质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宜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的下列哪个区? ()
(A)0区 (B)1区 (C)2区 (D)附加2区


参考解析

解析:依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第2.3.2条。

相关考题: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四个,下列关于这些区说法正确的有。( )A.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O区B.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C.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D.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2018)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综合考虑释放源级别和通风条件,先按释放源级别划分区域,再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关于爆炸危险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35%以下为通风良好B.混合物中危险物质的浓度被稀释到爆炸下限的75%以下为通风不良C.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二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2区D.存在连续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1区,存在第一级释放源区域,可划为2区

对于易燃物质位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当释放源距离地面高度不超过4.5m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及释放源至地坪上范围内,宜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为下列哪一项?A、0区 B、1区 C、2区 D、附加2区

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 )m,地坪上的高度为( )m,且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可划为附加2区。A.15、0.6B.15、7.5C.30、0.6D.30、7.5

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当释放源距地坪的高度不超过4.5m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及释放源至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宜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的是下列哪一项?()(A)0区 (B)1区(C)2区 (D)附加2区

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主要生产装置区,当释放源距地坪的高度不超过4.5m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及释放源至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宜划分为爆炸危险区域为下列哪一项?(A)0区 (B)1区(C)2区 (D)附加2区

可燃气体释放源出于封闭或局部通风不良的半敞开厂房内,每隔()m可设一台检测器,且检测器距其所覆盖范围内的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A、7.5B、10C、12D、15

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不良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压缩机厂房,封闭区内部划分为()区。A、0B、1C、2D、附加2

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下部无侧,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压缩机厂房,屋顶上方百叶窗顶部以上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区。A、0B、1C、2D、附加2

露天设置的LNG泵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距设备或装置的外壁4.5m,高出顶部7.5m,地坪以上的范围内,应划分为2区。

以油船、油驳的灌装口为中心、半径为7.5m及高于灌装口7.5m的圆柱形空间和自水面算起7.5m高,以灌装口轴线为中心线、半径为15m的圆柱形空间为()区。A、0B、1C、2D、3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四个,下列关于这些区说法正确的有()A、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B、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C、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D、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按()确定。A、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应根据释放源的级别和位置、易燃物质的性质、通风条件、障碍及生产条件、运行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综合确定B、建筑物内部,宜以厂房为单位划定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但也应根据生产的具体情况,当厂房内空间大,释放源释放的易燃物质量少时,可按厂房内部分空间划定爆炸危险的区域范围C、当厂房内具有比空气重的易燃物质时,厂房内通风换气次数不应少于2次/h,且换气不受阻碍;厂房地面上高度1m以内容积的空气与释放至厂房内的易燃物质所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D、当厂房内具有比空气轻的易燃物质时,厂房平屋顶平面以下1m高度内,或圆顶、斜顶的最高点以下2m高度内的容积的空气与释放至厂房内的易燃物质所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浓度应小于爆炸下限

无释放源的生产装置区与有顶无墙建筑物且有第二级释放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相邻,并用非燃烧体的实体墙隔开,当易燃物质轻于空气时,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4.5m的范围内划为()区。A、0B、1C、2D、附加2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m。A、5B、4C、3D、2

01区外水平距离半径为3m,垂直上方3m,水平距离半径为7.5m,地坪上高度为3m以及1区外水平距离半径为22.5m,地坪上高度为0.6m的范围内划为()区。A、0B、1C、2D、附加2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区。A、0AB、0BC、1D、2

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A、0A区B、0B区C、1区D、2区

没有释放源而且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为0区防爆场所。

多选题《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将爆炸性气体环境分为四个,下列关于这些区说法正确的有()A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B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C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D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单选题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A0A区B0B区C1区D2区

单选题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下部无侧,通风良好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压缩机厂房,屋顶上方百叶窗顶部以上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区。A0B1C2D附加2

单选题通风条件和释放源的等级综合决定了环境的爆炸危险性。同时,释放源也是划分爆炸危险区域的基础。下列关于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和释放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级释放源是连续、长时间释放或短时间频繁释放的释放源B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C二级释放源是正常运行时周期性释放或偶然释放的释放源D包含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

单选题通风良好且布置在地面的丙烯压缩机厂房,对该厂房内不同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以下哪个不符合规范()?(注:丙烯的密度是空气的1.45倍)A管沟内为1区B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地坪上的高度为7.5m及半径为7.5m,顶部与释放源的距离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C以释放源为中心,总半径为30m,地坪上高度为0.6m,目在2区以外的范围内划为附加2区D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7.5m,地坪上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1区

单选题下列关于爆炸性区域分级标准中,说法正确的有( )A爆炸性危险区域按爆炸源可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和爆炸性液体环境B爆炸性粉尘环境的危险程度大于爆炸性气体环境C爆炸性气体区域中存在一级释放源的称为0区,0区的爆炸危险性大于1区D爆炸性气体区域释放源级别可分为一级释放源、二级释放源和连续级释放源

单选题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15m,高度为7.5m的范围内划为2区,但封闭建筑物的外墙和顶部距2区的界限不得小于()m。A5B4C3D2

单选题对于易燃物质轻于空气,通风不良且为第二级释放源的压缩机厂房,封闭区内部划分为()区。A0B1C2D附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