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材料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含碳量小于()的铁合金称为钢,而超过这个界限则为生铁。A.1.8%B.2%C.2.11%D.2.2%

钢铁材料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含碳量小于()的铁合金称为钢,而超过这个界限则为生铁。

A.1.8%
B.2%
C.2.11%
D.2.2%

参考解析

解析:钢铁材料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铁合金称为钢;而含碳量大于2.11%(重量)的铁合金称为生铁。

相关考题:

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合金称为( )。A.钢B.生铁C.有色金属D.复合材料

含炭量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大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生铁。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钢和生铁的界限通常用碳含量的多少来划分,含碳量高于()的铁碳合金叫做生铁。

黑色金属一般是指钢铁材料,钢铁材料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它们是( )。A.以铁为基的合金B.以铝为基的合金C.合金钢D.合金铸铁

黑色金属是铁、碳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生铁和钢碳的含量高于2.11%的为生铁,碳的含量低于2.11%的为钢,碳的含量小于0.04%的为工业纯铁。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常用工程材料含碳量大于2%的铁合金材料称为( )。 A、生铁 B、钢 C、复合材料 D、有色金属

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是( )。 A、有色金属 B、铁 C、黑色金属 D、碳素钢

钢中碳的含量对钢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含碳量增加对钢强度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钢的强度增大,直至变为生铁B:钢的强度变低,直至变为生铁C:钢的强度增大,但含碳量超过1.00%时,其强度开始下降D:钢的强度变低,但含碳量超过1.00%时,其强度开始上升

钢中碳的含量对钢的性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含碳量增加对钢强度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A.钢的强度增大,直至变为生铁B.钢的强度变低,直至变为生铁C.钢的强度增大,但含碳量超过1.00%时,其强度开始下降D.钢的强度变低,但含碳量超过1.00%时,其强度开始上升

钢铁材料是工业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为( )。A.含碳量大于2.11%(重量)的铁合金称为钢B.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铁合金称为生铁C.硫、磷、锰、氮是杂质元素D.铬、镍、钛等是合金元素

通常钢和生铁主要是按其含碳量的多少而区别等于或小于2.0%者为钢。

铁碳合金为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合金,含碳量为0.1%的铁碳合金为()A、纯铁B、生铁C、钢D、铸铁

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而含碳量大于2%时,则称为()。A、熟铁B、生铁C、合金铁D、马口铁

钢铁最基本的区别在于含碳不同,含碳<0.2%是熟铁,含碳在0.2%~2.0%之间是钢,含碳>2.0%称为生铁。

含碳量小于2.0%的铁碳合金是()。A、钢B、生铁C、碳化物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不同,生铁的含碳量大于(),而钢的含碳量小于().

钢是含量小于1.21%的铁碳合金,是国民经济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

钢的含碳量小于2.11%的碳铁合金,铸铁的碳含量大于()的碳铁合金。

工业用的金属材料可分为()两大类。A、铁和铁合金B、钢和铸铁C、钢铁材料和非铁金属D、铁和钢

含碳量低于2%的铁碳合金称为钢,超过2%的称为生铁。

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合金称为钢。

钢和生铁都是铁碳合金。其中,碳的质量分数(又称含碳量)小于0.77%的叫钢,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1%的叫生铁。

金属材料中,钢的含碳量(重量)小于( )。A、2.11%B、2.00%C、2.22%D、2.33%

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合金称为()A、生铁B、钢C、铝合金D、青铜

填空题钢铁材料是由()、()及硅、锰、硫、磷等杂质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理论上将含碳量在()以下的合金称为钢,以上的称为铁。要获得钢,首先要炼得()。

单选题含碳量小于2.11%(重量)的合金称为()A生铁B钢C铝合金D青铜

单选题钢是指含碳量小于2%的铁碳合金,而含碳量大于2%时,则称为()。A熟铁B生铁C合金铁D马口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