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这些民居所在的地区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应错误的是:A.①———北极地区———气温极低,常有暴风雪,冰屋可抵御严寒、大风B.②———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温暖湿润,当地木竹多,竹楼利于避免虫蛇侵扰 C.③———北京地区———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此种结构利于防寒避风沙 D.④———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黄土疏松直立性差,但胶结性好,窑洞冬暖夏凉
下图为不同地区的传统建筑,这些民居所在的地区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对应错误的是: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d61c5fc5e4d86783_img/865393aa3ffb06ad.gif)
![](https://assets.51tk.com/images/d61c5fc5e4d86783_img/865393aa3ffb06ad.gif)
A.①———北极地区———气温极低,常有暴风雪,冰屋可抵御严寒、大风
B.②———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温暖湿润,当地木竹多,竹楼利于避免虫蛇侵扰
C.③———北京地区———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此种结构利于防寒避风沙
D.④———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黄土疏松直立性差,但胶结性好,窑洞冬暖夏凉
B.②———云南西双版纳———气候温暖湿润,当地木竹多,竹楼利于避免虫蛇侵扰
C.③———北京地区———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此种结构利于防寒避风沙
D.④———黄土高原———气候较干旱,黄土疏松直立性差,但胶结性好,窑洞冬暖夏凉
参考解析
解析: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那里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 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 优越性。 D 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D。
相关考题:
地形与气候的差异,使得中国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形成了风情各异的建筑文化,下面关于各地区建筑风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东北地区的民居一般坐南向北,窗户大,采光通风好B. 西北地区利用地形,就地取材建造下沉式窖洞C. 西藏地区的民居多为木质的崩空式建筑,就地取材,且可防震D. 南方地区的“骑楼”,沿街而建,上楼下廊,可挡地风雨和炎阳
根据建筑物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对建筑热工设计的要求,错误的是( )A.严寒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B.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一般不考虑夏季防热C.夏热冬冷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D.夏热冬暖地区:必须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冬季保温
在进行社会评价中分析预测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属于社会影响分析中的( )。A.项目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的影响B.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C.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D.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在进行社会评价中分析预测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属于社会影响分析中的( )。A、项目对所在地居民收入的影响B、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C、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D、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四地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民居,据此完成题。 下列描述与民居所在地地理环境一致的是()。查看材料A.甲地气候湿润,草原辽阔B.乙地千沟万壑,四季如春C.丙地沃野千里,地势平坦D.丁地河道纵横,小桥流水
我国面积广阔,所跨经、纬度大,在不同的地形、气候条件下,各地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各具特色,形成丰富多样的地方民居文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居民常年住在竹楼里,西双版纳和宁夏民居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密度不同B、气候不同C、地形不同D、经济水平不同
单选题在进行社会评价中分析预测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居民就业结构和就业机会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属于社会影响分析中的( )A项目对当地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容量和城市化进程等的影响B项目对所在地区居民就业的影响C项目对所在地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D项目对所在地区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的影响
单选题①到了今天,海草房主要分布于威海下属的荣成市②胶江地区多产山石和海藻,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③海草房的确切产生时间尚无法考证④这种产生于胶东地区的特色民居,曾广泛分布在烟台、威海、青岛地区⑤在这种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屋墙,用晒干的海藻盖屋顶,创造出了独特的海草房民居⑥元明清三代,山东沿海的海防建设日趋巩固,海草房迎来了建设高峰期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②⑥⑤④①③C③④⑥①②⑤D②⑤⑥④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