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融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内酯环B.醚基C.过氧桥D.内酯羰基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融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
A.内酯环
B.醚基
C.过氧桥
D.内酯羰基
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B.醚基
C.过氧桥
D.内酯羰基
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参考解析
解析: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对疟原虫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因具有过氧桥(C-O-O-C)结构,能裂解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破坏疟原虫的膜系结构,导致疟原虫死亡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其抗疟作用还能抑制疟原虫的PfATTP6酶,当该酶受到抑制时,细胞内Ca2+水平升高,引起细胞死亡。
相关考题: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内酯环B、醚基C、过氧桥D、内酯羰基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71年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具有优良抗疟活性的化合物。有关青蒿素的结构与活性研究结果表明A.10-位的酮羰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B.6-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C.3-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D.9-位的甲基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E.过氧基(双氧桥)是抗疟活性所必需的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青蒿素对红细胞内期滋养体有杀灭作用B.青蒿素对红细胞外期无效C.蒿甲醚抗疟活性比青蒿素强,不良反应也较重D.青蒿素用于治疗间日疟和恶性疟,用于耐氯喹虫株感染仍有效E.青蒿素可诱发耐药性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内酯环B.醚基C.过氧桥D.内酯羰基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 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融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的结构类型是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三萜E.四萜
单选题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青蒿素是其主要抗疟有效成分,系我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初首次从青蒿中分离得到。临床应用表明青蒿素对间日疟或恶性疟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优点,是一种高效、速效的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青蒿素抗疟作用与结构中最密切相关的基团是A内酯环B醚基C过氧桥D内酯羰基E以上基团都密切有关
单选题关于青蒿截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抗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B对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有杀灭作用C用菊科植物青蒿的地上部分D主要影响疟原虫膜结构E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因而可用于脑型疟
填空题青蒿素是我国学者子黄花蒿中分离出的具有强效抗疟作用的药物,其分子中的()是必要的药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