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巯基嘌呤(6-MP)B.甲氨蝶呤(MTX)C.放线菌素D(KSM)D.氟尿嘧啶E.氟尿嘧啶+KSM侵袭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局部选用( )

A.6-巯基嘌呤(6-MP)
B.甲氨蝶呤(MTX)
C.放线菌素D(KSM)
D.氟尿嘧啶
E.氟尿嘧啶+KSM

侵袭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局部选用( )

参考解析

解析:

相关考题:

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效的药物包括A.6-巯基嘌呤B.糖皮质激素C.门冬酰胺酶D.长春新碱E.环磷酰胺

患者有急性淋巴细胞血症,给予6-巯基嘌呤治疗,为了减少患者尿酸增多,加入吡唑嘧啶醇(USP),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看最可能的原因是A.与6-MP竞争肾排除B.阻碍6-MP的代谢C.减少了6-MP的肝肠循环D.降低6-MP的血浆浓度E.与6-MP有同样毒副作用

对心脏有毒性作用的抗恶性肿瘤药是( )。A.6-巯基嘌呤B.环磷酰胺C.白消安D.博来霉素E.柔红霉素

对恶性淋巴瘤有显效的是A.6-巯基嘌呤B.环磷酰胺C.博来霉素D.氟尿嘧啶E.百消安

对胃癌有较好疗效的是A.6-巯基嘌呤B.环磷酰胺C.博来霉素D.氟尿嘧啶E.百消安

对阴茎鳞状上皮癌有较好疗效的是A.6-巯基嘌呤B.环磷酰胺C.博来霉素D.氟尿嘧啶E.百消安

对心脏有毒性作用的抗恶性肿瘤药是( )。A.6-巯基嘌呤B.环磷酰胺C.白消安D.博来霉素E.多柔比星

只用于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6-巯基嘌呤(6-MP)B.阿糖胞苷C.左旋门冬酰胺酶D.高三尖杉酯碱E.柔红霉素

干扰IMP转变为GMP的核苷酸抗代谢物是A.6-巯基嘌呤B.6-重氮-5-氧正亮氨酸C.氮杂丝氨酸D.甲氨蝶呤

6-巯基嘌呤(6-MP)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是由于A.6-MP抑制IMP生成GMPB.6-MP抑制IMP生成AMPC.6-MP的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对它的某些代谢有抑制作用D.6-MP抑制补救合成途径

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下列抗恶性肿瘤药物中疗效好、见效快的是A.6-巯基嘌呤B.阿糖胞苷C.长春新碱D.环磷酰胺E.丝裂霉素

干扰duMP—dTMP的核苷酸抗代谢物是A.6-巯基嘌呤B.氮杂丝氨酸C.别嘌呤醇D.甲氨蝶呤

干扰dUMP→dTMP的核苷酸抗代谢物是114.干扰IMP→AMP的核苷酸抗代谢物是A.6-巯基嘌呤B.氮杂丝氨酸C.别嘌呤醇D.甲氨蝶呤E.阿糖胞苷

侵葡阴道转移结节局部选用A、5-氟尿嘧啶(5-FU)B、更生霉素(KSM)C、氨甲蝶呤(MTX)D、6-巯基嘌呤(6-MP)E、5-FU+KSM

具有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作用的是( )。A.6-巯基嘌呤B.阿糖胞苷C.别嘌呤醇D.甲氨蝶呤

绒癌脑转移,鞘内注射选用A、5-氟尿嘧啶(5-FU)B、更生霉素(KSM)C、氨甲蝶呤(MTX)D、6-巯基嘌呤(6-MP)E、5-FU+KSM

干扰dUMP转变生成dTMP的是A.6-巯基嘌呤 B.氨甲蝶呤 C.氮杂丝氨酸D.别嘌呤醇 E.阿糖胞苷

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是A.6-巯基嘌呤 B.氨甲蝶呤 C.氮杂丝氨酸D.别嘌呤醇 E.阿糖胞苷

下列哪种化疗药物不属于抗代谢类药A.6-巯基嘌呤B.阿糖胞苷C.环磷酰胺D.呋喃氟尿嘧啶E.5-氟尿嘧啶

急性白血病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强直,脑脊液压力增高,蛋白增多,糖减少,细胞大多为白血病细胞。鞘内注射首选药物是A.6-巯基嘌呤B.甲氨蝶呤C.环磷酰胺D.三尖杉酯碱E.甲泼尼龙

重度UC及中度活动性CD首选的药物是()A、美沙拉嗪B、甲泼尼龙C、6-巯基嘌呤(6-MP)D、环孢素A(CsA)

6-MP是()类似物,5-FU是()类似物,氮杂丝氨酸是()的类似物。

单选题只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6-巯基嘌呤(6-MP)B阿糖胞苷C左旋门冬酰胺酶D高三尖杉酯碱E柔红霉素

单选题6-MP的结构类似物是(  )。ABCDE

单选题重度UC及中度活动性CD首选的药物是()A美沙拉嗪B甲泼尼龙C6-巯基嘌呤(6-MP)D环孢素A(CsA)

单选题只用于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是()A6-巯基嘌呤(6-MP)B阿糖胞苷C左旋门冬酰胺酶D高三尖杉酯碱E柔红霉素

单选题只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是()A6-巯基嘌呤(6-MP)B阿糖胞苷C左旋门冬酰胺酶D高三尖杉酯碱E柔红霉素

单选题关于6-巯基嘌呤核苷酸的作用,错误的是(  )。A属次黄嘌呤类似物B抑制IMP→GMPC抑制酰胺转移酶D在体内生成6-MP核苷酸E抑制嘧啶磷酸核糖转移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