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筑内没置一套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该系统共保护3个防护区,系统采用高压氮气瓶启动,则该系统至少应设置( )个高压氮气瓶。A.1B.2C.3D.4

某建筑内没置一套高压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该系统共保护3个防护区,系统采用高压氮气瓶启动,则该系统至少应设置( )个高压氮气瓶。

A.1
B.2
C.3
D.4

参考解析

解析:2020版教材P 260
根据组合分配气体灭火系统的工作原理,每一个气瓶对应一个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本题答案为C。

相关考题:

某一银行地下金库设置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该地下金库分为5个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保护,设计备用量为最小一个防护区的储存量。该系统的启动方式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系统,每个防护区内设有火灾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设有警铃报警器。 请结合案例。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该组合分配系统的备用量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2.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说明理由。 3.防护区内应没置哪些警报装置才能符合要求? 4.防护区内入口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为什么?

储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当启动机构接收到控制盘的启动信号后动作,通过选择阀开启高压驱动气体气瓶的瓶头阀。

对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储气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储存常压氮气B.储水瓶组中的储水容器储存水C.系统启动时释放高压气体驱动水形成细水雾D.系统备用状态下,储水容器处于常压状态

对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储气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储存高压氮气B.储水瓶组中的储水容器储存水C.系统启动时释放高压气体驱动水形成细水雾D.系统备用状态下,储水容器处于高压状态

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模拟喷气试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IG541 混合气体灭火系统采用 IG541 混合气体,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为防护区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 5%,且不少于 1 个B. 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氮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喷放量不小于设计用量的 5%C. 卤代烷灭火系统采用氮气,氮气储存容器数不少于灭火剂储存容器数的 20%,且不少于 1 个D. 采用自动启动方式,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下列关于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系统采用储气瓶组和储水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和储水容器分别贮存高压氮气和水B.系统启动时高压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水形成细水雾C.系统在备用状态下,储水容器处于高压状态,储气容器处于常压状态D.系统由细水雾喷头、储水瓶组、储气瓶组、分区控制阀、驱动装置、气体单向阀、安全泄放装置等部件组成

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维护保养,应定期对系统功能进行测试。关于模拟喷气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A.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5%,且不少于1个B.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氮气,也可采用压缩空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C.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其充装的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D.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应选定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喷放量不应小于设计用量的10%E.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手动启动方式

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5%,且不少于1个B.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10%,且不少于1个C.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卤代烷灭火剂、氮气或压缩空气进行D.低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要选定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喷放量不小于设计用量的10%E.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为氮气时,氮气储存容器数不应少于灭火剂储存容器数的20%,且不少于1个

某通信楼内设置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储瓶间内设有启动钢瓶2个、灭火剂储瓶3个。下列有关该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加压方式分类属于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B.当通信机房需要灭火剂量较多时,可采用两套单元独立系统保护C.当为组合分配系统时,最多保护两个防护区D.灭火剂储瓶内为液态的七氟丙烷和空气

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气瓶采用()A、二氧化碳气瓶B、氮气瓶C、七氟丙烷气瓶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的灭火气体是()A、二氧化碳气瓶B、氮气瓶C、七氟丙烷气瓶

系统进行氮气置换时,氮气置换的最高压力,不应超过该系统的操作压力。()

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储气瓶组和储水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和储水容器,分别储存()和水,系统启动时,高压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水形成细水雾。A、高压氮气B、高压氩气C、高压二氧化碳D、高压七氟丙烷

干粉驱动装置应采用高压氮气瓶组,氮气瓶的额定充装压力不应小于()。A、5MPaB、10MPaC、15MPaD、20MPa

气体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及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其充装的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1个B、低压二氧化碳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应选定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喷放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的10%C、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卤代烷灭火剂,宜采用氮气进行。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与被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用的灭火剂储存容器的结构、型号、规格应相同,连接与控制方式应一致,氮气或压缩空气的充装压力按设计要求执行。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数不应少于灭火剂储存容器数的20%,且不得少于一个D、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启动方式

()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储气瓶组和储水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和储水容器,分别贮存高压氮气和水,系统启动时高压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水形成细水雾。系统在备用状态下,储水容器处于常压状态,储气容器处于高压状态。A、高压B、现场安装C、泵组式D、瓶组式

干粉灭火系统采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作为驱动气体的,瓶组内气体充装压力由使用者决定。

油中溶解气体检测,高压氢气瓶、高压氮气瓶、高压空气瓶应采取固定装置,防止()。A、卧倒B、倾倒C、横卧D、直立

单选题瓶组式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储气瓶组和储水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和储水容器,分别储存()和水,系统启动时,高压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水形成细水雾。A高压氮气B高压氩气C高压二氧化碳D高压七氟丙烷

多选题气体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的条件应符合下列规定()。A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及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应采用其充装的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采用的储存容器数应为选定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5%,且不得少于1个B低压二氧化碳应采用二氧化碳灭火剂进行模拟喷气试验。试验应选定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喷放量应不小于设计用量的10%C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不应采用卤代烷灭火剂,宜采用氮气进行。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与被试验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用的灭火剂储存容器的结构、型号、规格应相同,连接与控制方式应一致,氮气或压缩空气的充装压力按设计要求执行。氮气或压缩空气储存容器数不应少于灭火剂储存容器数的20%,且不得少于一个D模拟喷气试验宜采用自动启动方式

单选题某建筑内设置了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下列相关设置中,不符合要求的是()。A储瓶间门外侧中央贴有“气体灭火储瓶间”的标牌B储瓶间靠近防护区设置C储存装置间内设应急照明,照度为正常工作照度D储存装置间的环境温度为55℃

单选题下列关于气体灭火系统调试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系统调试时,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按规定进行系统手动、自动模拟启动试验并合格B预置灭火系统的模拟喷气试验取一套进行试验就能满足要求C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及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氮气进行模拟喷气试验D卤代烷灭火系统模拟喷气试验采用卤代烷灭火剂

单选题()细水雾灭火系统采用储气瓶组和储水瓶组中的储气容器和储水容器,分别贮存高压氮气和水,系统启动时高压气体释放出来驱动水形成细水雾。系统在备用状态下,储水容器处于常压状态,储气容器处于高压状态。A高压B现场安装C泵组式D瓶组式

单选题某建筑内设置了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下列关于灭火器储存装置间的设置,不符合要求的是( )。A储存装置间门外侧中央贴有“气体灭火储瓶间”的标牌B储瓶间靠近防护区设置C储存装置间内设应急照明,照度为正常工作照度D储存装置间的环境温度为-10~49℃

单选题对气体灭火系统进行模拟喷气试验,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IG541混合气体灭火系统采用IG541混合气体进行试验,试验采实验的防护区设计用量所需容器总数的5%,且不少于1个用的储存容器数B高压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采用二氧化碳进行试验,选定输送管道最长的防护区进行,喷放量不小于设计用量的5%C卤代烷灭火系统采用氮气进行试验,氮气储存容器数不少于灭火且不少于1个小剂储存容器数的20%,D采用自动启动方式,对所有防护区或保护对象进行模拟喷气试验

问答题某一银行地下金库设置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金库分为5个防护区,采用组合分配系统保护,设计备用量为最小一个防护区的储存量。该系统的启动方式采用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系统,每个防护区内设有火灾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设有警铃报警器。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的启动方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单选题某通信楼内设置管网式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储瓶间内设有启动钢瓶2个、灭火剂储瓶3个。下列有关该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A按加压方式分类属于内储压式气体灭火系统B当通信机房需要灭火剂量较多时,可采用两套单元独立系统保护C组合分配系统的储存量,应按储存量最大的防护区确定D灭火剂储瓶内为液态的七氟丙烷和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