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热水网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10℃/70℃,网路上连接5个供暖热用户,散热设备为普通铸铁散热器,用户底层地面和热源内循环水泵中心线等高,用户1,2,3,4,5的楼高分别为21m,15m,24m,45m和24m,则热网静水压曲线高度、用户与热力网的连接方式为( )。A.静水压曲线高度27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25~45m)间接连接,低区(0~24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B.静水压曲线高度32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25~45m)间接连接,低区(0~24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C.静水压曲线高度32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31~45m)间接连接,低区(0~30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D.静水压曲线高度53m,所有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某热水网路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10℃/70℃,网路上连接5个供暖热用户,散热设备为普通铸铁散热器,用户底层地面和热源内循环水泵中心线等高,用户1,2,3,4,5的楼高分别为21m,15m,24m,45m和24m,则热网静水压曲线高度、用户与热力网的连接方式为( )。

A.静水压曲线高度27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25~45m)间接连接,低区(0~24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B.静水压曲线高度32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25~45m)间接连接,低区(0~24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C.静水压曲线高度32m,用户4与热力网分层式连接,高区(31~45m)间接连接,低区(0~30m)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D.静水压曲线高度53m,所有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参考解析

解析:110℃汽化压力4.6m,静水压线高度应为用户最高充水高度、汽化压力、3~5m富余量之和,即24+4.6+(3~5)一31.6~33.6m,取32m,且所有直接连接用户不超压。用户4楼层过高,采用分区连接,高区(25~45m)间接连接,低区(0~24m)直接连接。低区分层时要考虑保证直连的低区不汽化、不倒空、不超压,故C从30m分区不合适。

相关考题:

某采暖系统采用95/70℃热水采暖,采暖设计热负荷290750W。热水网路供回水温度为130/70℃。用户与外网采用混水连接,热水网路的循环水流量为( )。A.2.94t/hB.4.17t/hC.5.85t/hD.7.04t/hA.B.C.D.

某采暖系统采用95/700℃热水采暖,采暖设计热负荷290750w。热水网路供回水温度为130/70℃。用户与外网采用混水连接,则热水网路的循环水流量为( )。A.2.94t/hB.4.17t/hC.5.85t/hD.7.04t/hA.B.C.D.

某采暖系统采用95/70℃热水采暖,采暖设计热负荷为280000W。热水网路供回水温度为130/70℃。用户与外网采用混水连接,热水网路的循环水流量为( )t/h。A.4.18B.5.26C.4D.3.6

某采暖系统采用95/70℃热水采暖,采暖设计热负荷290750W。热水网路供回水温度为130/70℃。用户与外网采用混水连接,热水网路的循环水流量为( )。A.2.94t/hB.4.17t/hC.5.85t/hD.7.04t/h

某小区高温水供热管网静态压力为30m,小区拟建1栋6层住宅楼,新建住宅楼采用低温水散热器供暖,住宅楼底层地面与热网锅炉房地面等高,住宅楼与热水管网的连接方式,合理的应是下列哪些项?( )A.间接连接B.简单直接连接C.设混水泵的直接连接D.设水喷射泵的直接连接

某住宅小区地面标高与锅炉房内循环水泵中心线标高相同,小区中包括3栋8层住宅、2栋6层住宅和1栋16层住宅,各住宅层高均为3m,采用普通铸铁散热器,供暖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关于定压点压力和用户连接方式的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最合理?( )A.定压点压力取51m,所有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B.定压点压力取27m,16层住宅楼与热力网采用分区式连接,高区采用间接连接,低区(1~8层)采用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C.定压点压力取21m,8层住宅楼和16层住宅楼与热力网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D.定压点压力取27m,16层住宅楼与热力网采用分区式连接,高区采用直接连接,低区(1~8层)采用间接连接,其他用户与热力网直接连接

热力网与供暖用户采取有混水降温装置的直接连接,热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10℃/70℃,用户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5℃/60℃,用户供暖设计热负荷为100kW,混水装置的设计流量为( )。A.2000~2100kg/hB.2100~2200kg/hC.2200~2300kg/hD.2300~2400kg/h

某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供回水温度为60/50℃,热用户与热水供热管网采用板式换热器连接,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10/70℃,该用户采暖热负荷为3000kW,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均采用最高值,换热器传热系数为3100W/(m.℃),求采用逆流换热时,所需换热器的最小面积。A.23~25㎡B.30~32㎡C.36~38㎡D.40~42㎡

在采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络的连接方式中,热水由热网供水管道直接进入采暖系统用户,在散热器内放热后,返回热网回水管去的连接方式称为()A、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B、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C、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D、间接连接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与下列()条件无关。A、不应超过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的容许压力B、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和停运时,应保证用户系统内部充满水C、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租停运时,应防止用户系统各低点的压力过大D、热水热力网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则混合水泵的设计混合比()A、0.8B、1.4C、1.2D、1.8

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承担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网路流量为100t/h,则从二级网路抽引的回水量为()A、42t/hB、140t/hC、72t/hD、100t/h

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承担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网路流量为100t/h,则从二级网路抽引的回水量为()。A、42t/hB、58t/hC、140t/hD、240t/h

供暖用户系统与热水网路采用间接连接方式时,随室外温度变化,需同时对热水网路和供暖用户进行供热调节。

集中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源,()和热用户组成。A、热源B、热网C、散热设备D、热用户

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供回水温度60/50℃,热用户与热水供热管网采用板式换热器连接,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10/70℃,该用户供暖热负荷为3000kW,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均采用最高值,换热器传热系数为3100W/m.℃,采用逆流换热时,所需换热器的最小面积。()A、23~25B、30~32C、36~38D、40~42

设热水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为95度,热用户系统要求的供回水温度为60/50度,热用户系统的循环流量为45m3/h,供热管网与热用户采用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方式,混合水泵的流量应为()A、45m3/hB、10m3/hC、35m3/hD、25m3/h

静水压曲线只要保证与热网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内,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不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即可。

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与如下条件无关:()。A、不应超过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B、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和停运时,应保证用户系统内部充满水C、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和停运时,应防止用户系统各低点的压力过大D、热水热力网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单选题在采暖系统热用户与热水网络的连接方式中,热水由热网供水管道直接进入采暖系统用户,在散热器内放热后,返回热网回水管去的连接方式称为()A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B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C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D间接连接

单选题集中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源,()和热用户组成。A热源B热网C散热设备D热用户

单选题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95/70℃,则混合水泵的设计混合比()A0.8B1.4C1.2D1.8

单选题对带有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热水供暖系统,若网路的设计供回水温度130/70℃,供暖用户的设计供回水温度95/70℃,承担供暖设计热负荷的网路流量为100t/h,则从二级网路抽引的回水量为()。A42t/hB58t/hC140t/hD240t/h

判断题静水压曲线只要保证与热网直接连接的供暖用户系统内,底层散热器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不超过散热器的承压能力即可。A对B错

单选题热水热力网的回水压力与如下条件无关:()。A不应超过间接连接的用户系统的允许压力B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和停运时,应保证用户系统内部充满水C热水热力网循环水泵运行和停运时,应防止用户系统各低点的压力过大D热水热力网任何一点的压力不应低于50KPa

单选题设热水供热管网的供水温度为95度,热用户系统要求的供回水温度为60/50度,热用户系统的循环流量为45m3/h,供热管网与热用户采用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方式,混合水泵的流量应为()A45m3/hB10m3/hC35m3/hD25m3/h

单选题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供回水温度60/50℃,热用户与热水供热管网采用板式换热器连接,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10/70℃,该用户供暖热负荷为3000kW,供水温度及供回水温差均采用最高值,换热器传热系数为3100W/m.℃,采用逆流换热时,所需换热器的最小面积。()A23~25B30~32C36~38D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