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有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40岁,未绝经,肿瘤1.0cm×1.0cm×1.0cm大小,位右侧内象限,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ER+ PR-、HER2+,腋下淋巴结3/16,术后应行什么治疗?为什么?

问答题
有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40岁,未绝经,肿瘤1.0cm×1.0cm×1.0cm大小,位右侧内象限,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ER+ PR-、HER2+,腋下淋巴结3/16,术后应行什么治疗?为什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女性,50岁,右乳房外上象限3.5 cm×3.5 cm肿块,距乳头约4 cm,活动欠佳,病人双手叉腰时肿块活动度明显受阻,右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病理结果回报为浸润性乳腺小叶癌,手术方式应选择()A.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B.乳腺癌根治术C.乳腺癌扩大根治术D.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E.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女性。76岁。因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cm×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ER(++)。PR(+)。该病人若诊断为乳腺癌。手术方式应选择()A、乳腺癌根治术B、乳腺癌扩大根治术C、保留胸大肌、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D、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E、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

有一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40岁,未绝经,肿瘤1.0cm×1.0cm×1.0cm大小,位右侧内象限,病理报告:浸润性导管癌,ER+ PR-、HER2+,腋下淋巴结3/16,术后应行什么治疗?为什么?

41岁女性患者,无意间发现左乳外上象限大小为1.0cm×1.5cm质中包块,无疼痛及周围皮温增高现象。患者既往有乳腺增生病史5年。行左乳改良根治术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提示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13枚腋窝淋巴结中4枚阳性,ER++,PR++,Her-2/neu+++。与乳腺癌不良预后有关的因素有()。A、绝经状况B、肿块大小C、Her2过度表达D、淋巴结状况E、病程长短F、患者年龄

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A、左侧胸壁B、左侧锁骨上、下区C、左侧腋窝D、右乳E、右侧锁骨上、下区F、右侧腋窝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放射治疗的情况为()。A、原发肿瘤位于内象限B、肿瘤病理分级为Ⅲ级C、有脉管瘤栓D、腋淋巴结转移数≥4E、“三阴”乳腺癌

以下哪几项能显示超声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优劣势()。①1.0cm肾上腺肿瘤,右侧均能检出,左侧在饮水后亦能检出②0.5cm肾上腺肿瘤,双侧均能检出③多切面动态扫查可显示肿瘤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与周围脏器的关系④多切面动态扫查可显示肿瘤形态、大小、但内部回声与周围脏器关系无法显示⑤肿瘤1.0cm不易检出⑥肥胖病人,超声同样可检出肾上腺肿瘤⑦肥胖病人,超声不易穿透而易漏诊A、①③⑤⑦B、②③⑥C、①④⑦D、②③⑦

单选题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需要放射治疗的情况为()。A原发肿瘤位于内象限B肿瘤病理分级为Ⅲ级C有脉管瘤栓D腋淋巴结转移数≥4E“三阴”乳腺癌

多选题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A左侧胸壁B左侧锁骨上、下区C左侧腋窝D右乳E右侧锁骨上、下区F右侧腋窝

单选题患者女,48岁,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6个周期CAF化学治疗后2年,T2N0M0,ER(-),PR(-),HER-2(+)。右侧胸壁有1结节,1.0cm×1.0cm×0.5cm,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进一步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患者接受右侧胸壁复发结节局部切除术;病理:浸润性导管癌,切缘阴性,ER(-),PR(-),HER-2(+)。下一步治疗首选()。A化学治疗B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靶向治疗E手术切除

单选题患者女,48岁,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6个周期CAF化学治疗后2年,T2N0M0,ER(-),PR(-),HER-2(+)。右侧胸壁有1结节,1.0cm×1.0cm×0.5cm,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进一步检查未发现肿瘤复发或其他部位转移。诊断为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化学治疗后胸壁复发,治疗首选()。A化学治疗B放射治疗C内分泌治疗D靶向治疗E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