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对于薄透镜而言,镜片总的屈光力等于前后两表面的屈光力之和。A对B错

判断题
对于薄透镜而言,镜片总的屈光力等于前后两表面的屈光力之和。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角膜的屈光力为( )。A.+19.11D,近似占眼总屈光力的1/3B.+19.11D,近似占眼总屈光力的2/3C.+43.05D,近似占眼总屈光力的1/2D.+43.05D,近似占眼总屈光力的2/3

+58.64D为眼在无调节的( )正常值。A.房水屈光力B.角膜屈光力C.总屈光力D.晶状体屈光力

对于厚透镜而言,镜片的总屈光力等于前后两表面的屈光力之和。

验光师给病人进行近视眼镜的试镜时发现将-0.25DS镜片放置在已有镜片前面时视力0.8,放置后面时1.0,此种现象说明()。A、原有的镜片镜度过矫B、原有镜片镜度有散光C、对于凹透镜,缩小镜眼距可以使镜片的有效屈光力增加D、对于凹透镜,缩小镜眼距可以使有效屈光力减少

对于薄透镜而言,镜片总的屈光力等于前后两表面的屈光力之和。

对于矫正镜片来说,在镜片屈光力确定的情况下,()决定了它的镜片形式。A、减反射膜层B、镜片的厚度要求标准C、基曲D、透镜弦长

眼镜片的屈光力又称为()。A、前顶焦度B、前顶点屈光力C、后顶点屈光力D、中间部屈光力

对于凸透镜而言,镜眼距减少,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减少相应镜片的屈光力。

目镜式焦度计测量的度数是镜片的()。A、屈光力B、前顶焦度C、后顶焦度D、面屈光力

透镜的屈光力有符号,焦距无符号。

对于凹透镜而言,镜眼距增加,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加大相应镜片的屈光力。

透镜的屈光力与焦距的关系为()。A、成正比的关系B、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小C、焦距越长,屈光力越大D、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大

镜片测度表所测得值即为镜片的总体屈光力。

球柱面透镜是指()。A、透镜各子午线上的屈折力相等B、轴上没有屈光力C、两个子午线上均为屈不正状态且屈光力不等D、与轴垂直的屈折力最大

镜片测度仪不能用于测量()A、球面镜片的屈光力B、柱面镜片的屈光力及轴位方向C、镜片的棱镜度及其基底方向D、镜片表面的曲率半径E、隐形眼镜的光学参数

下列关于镜片测度仪说法错误的是()A、手动镜片测度仪对眼镜片屈光力的测量实质上是对镜片的焦距进行测量B、手动镜片测度仪的物镜采用双胶合透镜主要是为了消除色差C、手动镜片测度仪测量时十字线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力之差即为散光度D、自动镜片测度仪测量时不需要检测者将镜片放入正确位置E、自动镜片测度仪通过测量光线的折射的偏移程度来确定镜片的屈光力

判断题对于凸透镜而言,镜眼距减少,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减少相应镜片的屈光力。A对B错

单选题对于矫正镜片来说,在镜片屈光力确定的情况下,()决定了它的镜片形式。A减反射膜层B镜片的厚度要求标准C基曲D透镜弦长

单选题眼镜片的屈光力又称为()。A前顶焦度B前顶点屈光力C后顶点屈光力D中间部屈光力

单选题镜片测度仪不能用于测量()。A球面镜片的屈光力B柱面镜片的屈光力及轴位方向C镜片的棱镜度及其基底方向D镜片表面的曲率半径E隐形眼镜的光学参数

单选题球柱面透镜是指()。A透镜各子午线上的屈折力相等B轴上没有屈光力C两个子午线上均为屈不正状态且屈光力不等D与轴垂直的屈折力最大

判断题对于凹透镜而言,镜眼距增加,要保证原有矫正效果必须加大相应镜片的屈光力。A对B错

单选题透镜的屈光力与焦距的关系为()。A成正比的关系B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小C焦距越长,屈光力越大D焦距越短,屈光力越大

单选题验光师给病人进行近视眼镜的试镜时发现将-0.25DS镜片放置在已有镜片前面时视力0.8,放置后面时1.0,此种现象说明()。A原有的镜片镜度过矫B原有镜片镜度有散光C对于凹透镜,缩小镜眼距可以使镜片的有效屈光力增加D对于凹透镜,缩小镜眼距可以使有效屈光力减少

单选题晶状体的屈光力为()。A+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1/3B+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2/3C+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1/2D+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3/4

判断题镜片测度表所测得值即为镜片的总体屈光力。A对B错

判断题对于厚透镜而言,镜片的总屈光力等于前后两表面的屈光力之和。A对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