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结果的精度,距离丈量通常采用()。A目测法B步测法C尺测法D往返

单选题
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结果的精度,距离丈量通常采用()。
A

目测法

B

步测法

C

尺测法

D

往返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为了防止丈量错误,并提供量距精度,要进行往返丈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用钢尺量距时,评定丈量结果的精度,通常用()。

下面是丈量三段距离的结果,则丈量结果的精度最高的是:()。 A.D1=80± 0.03(m)B.D2=40± 0.02(m)C.D3=100± 0.06(m)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防止丈量错误,通常采用()丈量,取平均值为丈量结果。A、重复B、三次C、往、返D、四次

在距离丈量中, 直接将往测数据和返测数据的结果取其平均值作为最后丈量结果。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设用30m钢尺丈量导线边AB的水平距离,往测8整尺,余长15.006m,返测8整尺,余长14.960m,计算丈量结果和丈量精度。

为了防止错误发生和提高丈量精度,一般需进行往返测量,其成果精度用()表示。A、相对误差B、中误差C、限差D、往返丈量差

设用30米钢尺丈量MN点间的距离,丈量结果为D往=129.86m,返测:D返=129.90米,求钢尺丈量的相对误差。

量距相对误差的精度必须满足()小于容许误差。A、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之比B、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之比C、往返丈量结果差D、往返丈量结果平均值

在精密距离丈量中,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和()三项改正。

在平坦地面上可直接丈量(),为提高精度可往返丈量并取平均数。A、斜距B、水平距离C、高差D、长度

钢尺量距为了(),应进行往返测量A、减少丈量失误B、提高精度C、计算测距精度D、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

为了防止丈量错误,并提供量距精度,要进行往返丈量。

用钢尺分别丈量了甲、乙、丙三段距离,其结果为:D甲=100±0.02米,D乙=1003±0.02米,D丙=1000±0.04米,则甲乙丙精度关系为()。A、甲乙精度相同B、乙丙精度相同C、甲比乙丙丈量精度高D、乙比甲丙丈量精度高

对距离进行多次丈量,衡量丈量结果精度的一般是用()A、往返较差B、相对中误差C、相对误差D、绝对误差

为了避免错误和判断丈量结果的可靠性,并提高丈量结果的精度,距离丈量通常采用()。A、目测法B、步测法C、尺测法D、往返

评定距离丈量的精度,用往返丈量结果的较差与往返丈量距离的平均值之比值。

单选题为了防止错误发生和提高丈量精度,一般需进行往返测量,其成果精度用()表示。A相对误差B中误差C限差D往返丈量差

单选题钢尺量距为了(),应进行往返测量A减少丈量失误B提高精度C计算测距精度D防止丈量错误和提高精度

单选题量距相对误差的精度必须满足()小于容许误差。A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之比B往返丈量距离差值与往返丈量距离平均值之比C往返丈量结果差D往返丈量结果平均值

单选题在平坦地面上可直接丈量(),为提高精度可往返丈量并取平均数。A斜距B水平距离C高差D长度

填空题在距离丈量时是采用()来衡量距离丈量结果精度的。

单选题在丈量距离时,是采用()来衡量丈量结果的精度。A中误差;B容许误差;C相对误差;D往返差;

判断题评定距离丈量的精度,用往返丈量结果的较差与往返丈量距离的平均值之比值。A对B错

单选题对距离进行多次丈量,衡量丈量结果精度的一般是用()A往返较差B相对中误差C相对误差D绝对误差

填空题用钢尺量距时,评定丈量结果的精度,通常用()。

填空题在精密距离丈量中,一般对丈量结果应加()、()和()三项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