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儒略日和恒星时

名词解释题
儒略日和恒星时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通过黄道上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是( )。A.回归年B.恒星年C.太阳日D.恒星日

GPS卫星的运行周期是()。A、12恒星时B、10恒星时C、8恒星时D、6恒星时

从任一节气到下一年同一节气的时间间隔为()A、1恒星年B、1回归年C、1交点年D、1儒略年

1个儒略世纪是()天。A、36500B、36524C、36524.22D、36525

春分点两次经过子午线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A、恒星日B、平太阳日C、儒略日D、真太阳日

太阳两次经过子午圈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称为一个()A、恒星日B、平太阳日C、儒略日D、真太阳日

关于太阳日、恒星日的正确叙述是:()A、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B、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C、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D、一个恒星日比一个太阳日时间多3分56秒

关于太阳日、恒星日的正确叙述是()A、一个太阳日地球要自转360°B、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C、太阳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D、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时间多3分56秒

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A、1恒星年365日5时48分46秒B、1回归年365日6时9分10秒C、1恒星日23时56分4秒D、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方向自东向西B、自转3600是一个太阳日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D、太阳日比恒星日长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A、太阳日B、24小时4分C、恒星日D、23小时54分

恒星日

历法所依据的天文周期有()A、恒星年、恒星月与恒星日B、回归年、恒星月与太阳日C、回归年、朔望月与平太阳日D、以上三者都不对

下列哪种时间标示法最不适合直接用于科学计算?()A、历法B、儒略日C、约化儒略日D、年积日

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周期分别是()A、1恒星日和1太阳日B、1恒星日和12时C、1太阳日和1恒星日D、12时和1太阳日

单选题太阳两次经过子午圈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称为一个()A恒星日B平太阳日C儒略日D真太阳日

单选题日常生活和工作不用恒星时作为时间的计量单位的原因是()。A恒星时与地球的自转无关B恒星时的周期不固定C恒星时与地球的公转有关D恒星时与昼夜的关系不固定

单选题下列哪种时间标示法最不适合直接用于科学计算?()A历法B儒略日C约化儒略日D年积日

判断题一个恒星日等于24个恒星时。A对B错

单选题历法所依据的天文周期有()A恒星年、恒星月与恒星日B回归年、恒星月与太阳日C回归年、朔望月与平太阳日D以上三者都不对

名词解释题儒略日(Julianday)

问答题如果恒星月的长度等于1个恒星日,那么月球的周日视运动是什么样子?如果恒星月小于1个恒星日,譬如等于20小时,又如何?

单选题从任一节气到下一年同一节气的时间间隔为()A1恒星年B1回归年C1交点年D1儒略年

名词解释题儒略日和恒星时

单选题通常所说的24小时一日是指()。A恒星日B太阴日C太阳日D都不是

单选题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与另一恒星的连线和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的时间为()A回归年B恒星年C恒星日D太阳日

名词解释题儒略日

单选题春分点两次经过子午线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A恒星日B平太阳日C儒略日D真太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