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的文件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C《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单选题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的文件是()。
A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B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C

《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

D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一二·九”学生运动中提出的革命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D.“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左转,要求停止内战,(),并提出取消一党专政,组织()的主张。

下列口号中出现最早的是()。A.扶清灭洋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民主、团结、和平建国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

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学良

“一二九”运动时期提出的口号有()。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B、停止内战,一致对外C、还我青岛D、反对华北自治

张学良堪称中华民族的功臣,他的最大历史性贡献在于()。A、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B、东北易帜C、发动西安事变D、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反蒋抗日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逼蒋抗日

为了避免大规模内战,履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6年5月5日发表了(),尔后迅速回师河西。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B、《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C、《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反蒋抗日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逼蒋抗日

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下列口号中出现最早的是()。A、“扶清灭洋”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民主、团结、和平建国”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1919年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有()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取消“二十一条”,拒绝签订和约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还我青岛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主张的文件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C、《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D、《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态度左转,要求停止内战,(),并提出取消一党专政,组织()的主张。

单选题1936年西安事变后,经中共的努力和斗争,蒋介石被迫接受的条件是()。A停止内战,实行抗战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问答题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

单选题1936年10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给()致书,再次申明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A蒋介石B杨虎城C张学良

单选题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提出了()的口号。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反蒋抗日C国共合作,共同抗日D逼蒋抗日

单选题张学良堪称中华民族的功臣,他的最大历史性贡献在于()。A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B东北易帜C发动西安事变D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多选题1919年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口号有()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取消“二十一条”,拒绝签订和约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D还我青岛

多选题在一二九运动中,爱国学生提出的主要口号有()。A打倒一切帝国主义B打倒日本帝国主义C反对华北自治运动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判断题在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A对B错

单选题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提出的著名口号是()A“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一不怕苦,二不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