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题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钢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A对B错

判断题
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钢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A

B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用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时,工程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 A、降低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B、降低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C、增大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D、增大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

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D.弯矩调幅系数β≤ 1.0

计算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可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这是考虑到()。 A.支座存在弹性转动约束;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支座处存在竖向位移;D.出现活荷载最不利布置的可能性很小。

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A、0、8B、0、75C、0、7D、0、65

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特点为( )。Ⅰ.由楼(屋)盖承受竖向荷载,框架承受水平荷载;Ⅱ.框架梁和柱刚接;Ⅲ,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端承受负弯矩,跨中承受正弯矩;Ⅳ.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为压弯构件A.Ⅰ、Ⅱ、ⅢB.Ⅰ、Ⅱ、ⅣC.Ⅰ、Ⅱ、Ⅲ、ⅣD.Ⅱ、Ⅲ、Ⅳ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按弹性方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的内力时,当求中间支座最大负弯矩时,应在该支座()两跨布置可变荷载,然后()跨布置可变荷载。

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平确的是()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D、弯矩调幅系数β≤1.0

现浇框架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支座进行塑性调幅的系数不得低于()A、0.7B、0.75C、0.8D、0.9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o=h-35;双排钢筋时ho=h-60

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

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针对的荷载为()A、竖向恒载B、竖向荷载C、水平地震作用D、竖向活载

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钢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框架梁塑性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 )。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关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板受力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正弯矩B、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C、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正弯矩D、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判断题控制框架梁配筋设计的内力是跨中截面的正弯矩,两端支座截面的负弯矩及支座截面的剪力。A对B错

单选题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针对的荷载为()A竖向恒载B竖向荷载C水平地震作用D竖向活载

单选题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

单选题关于框架梁弯矩调幅,下列说法中不平确的是()A弯矩调幅仅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进行B弯矩调幅后,梁支座弯矩将减小C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将减小D弯矩调幅系数β≤1.0

单选题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弯矩分布特点是()。A跨中正弯矩,支座负弯矩B跨中正弯矩,支座零弯矩C跨中负弯矩,支座正弯矩D跨中负弯矩,支座零弯矩

单选题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o=h-35;双排钢筋时ho=h-60

多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B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C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和连续次梁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允许支座出现塑性铰,将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调低,即减少负弯矩,调整的幅度,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D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单选题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2016年真题]A0.8B0.75C0.7D0.65

单选题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单选题关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板受力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正弯矩B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C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正弯矩D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单选题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A0.8B0.75C0.7D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