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氯丙嗪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压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  )。A完全不正确,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B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单选题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氯丙嗪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压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  )。
A

完全不正确,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

B

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

C

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

D

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

E

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相关考题: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腔积液,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患者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患者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患者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作所为的正确评价是( )A.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B.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一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痛苦。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毫克,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一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分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做行为的正确评价是A.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B.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说得通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陈女士,肝硬化病史2年。近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I期C.肝性脑病Ⅱ期D.肝性脑病Ⅲ期E.肝性脑病Ⅳ期

患者男,55岁,肝硬化10年。今日午餐后吃香蕉时连皮吃下,劝阻无效。对家人表情淡漠,心不在焉,此时最可能出现的是A、肝性脑病前驱期B、肝性脑病昏迷前期C、肝性脑病昏睡期D、肝性脑病昏迷期E、肝硬化代偿期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痛苦。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2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2次被收审,并被逮捕羁押1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分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从医学伦理方面对该医师所做行为的正确评价是A、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B、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说得通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女性患者,54岁,患肝硬化5年。现患者出现欣快激动、衣冠不整,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I期C.肝性脑病II期D.肝性脑病III期E.肝性脑病IV期

女性,患肝硬化3年。现患者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 )A.肝性脑病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一期C.肝性脑病二期D.肝性脑病三期E.肝性脑病四期

男性,65岁,患肝硬化15年,昨日下午给予穿刺放腹水治疗,今晨言语不清,举止反常,昼睡夜醒,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性脑病前驱期B.肝性脑病昏迷前期C.肝性脑病昏睡期D.肝性脑病昏迷期E.肝硬化代偿期

30岁,男性,病人肝硬化病史10年,近来自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且黄疸进行性加重,此时病人处于( )A.肝性脑病昏迷期B.肝硬化代偿期C.肝硬化失代偿期D.原发性肝癌E.原发性肝癌并发结节破裂出血

患者女性,肝硬化病史2年。近日患者出现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I期C.肝性脑病Ⅱ期D.肝性脑病Ⅲ期E.肝性脑病Ⅳ期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在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前驱期C、肝性脑病昏迷前期D、肝性脑病昏睡期E、肝性脑病昏迷期

患者女,患肝硬化2年。现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一期C、肝性脑病二期D、肝性脑病三期E、肝性脑病四期

患者,男,50岁,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后出现精神错乱、幻觉,伴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等肝性脏病表现。此时患者可能处于肝性脑病的哪一期A.前驱期B.昏迷前期C.昏睡期D.浅昏迷期E.深昏迷期

患者女,患肝硬化2年。现意识模糊、昼睡夜醒,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一期C.肝性脑病二期D.肝性脑病三期E.肝性脑病四期

赵先生,50岁,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后出现精神错乱、幻觉,伴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等肝性脑病表现。此时患者可能处于肝性脑病的哪一种A.前驱期B.昏迷前期C.昏睡期D.浅昏迷期E.深昏迷期

患者,男性,50岁。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醒,但压迫其眶上神经仍有痛苦表情。此时患者可能处于肝性脑病的A:前驱期B:昏迷期C:昏睡期D:浅昏迷期E:深昏迷期

可出现阵发性惊厥在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前驱期C.肝性脑病昏迷前期D.肝性脑病昏睡期E.肝性脑病昏迷期

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痛苦不堪。在患者儿子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从伦理方面对该医师行为的正确评价是()。A、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B、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有严重的伦理问题

患者,何先生,52岁,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3000ml后出现精神错乱、幻觉、扑翼样震颤,伴有脑电图异常等。此时患者可能处于肝性脑病的()A、前驱期B、昏迷前期C、昏睡期D、浅昏迷期E、深昏迷期

患者,女性,54岁,患肝硬化5年。现患者出现欣快激动、衣冠不整。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Ⅰ期C、肝性脑病Ⅱ期D、肝性脑病Ⅲ期E、肝性脑病Ⅳ期

女性,59岁,因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患者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氯丙嗪175mg,患者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患者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受审,并被逮捕羁押1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上述做法()A、完全不正确,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B、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赵先生,50岁,因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后出现精神错乱、幻觉,伴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异常等肝性脑病表现。此时患者可能处于肝性脑病的哪一种()。A、前驱期B、昏迷前期C、昏睡期D、浅昏迷期E、深昏迷期

单选题患者男,50岁。因肝硬化腹水入院治疗。放腹水后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按压眶上神经有反应。此患者处于肝性脑病的时期为( )A前驱期B深昏迷期C浅昏迷期D昏睡期E昏迷前期

单选题某女患者,59岁,因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反而加重,出现肝性脑病,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其子在得知母亲治愈无望时,向主管医师提出书面请求:为其母实施“安乐死”,以尽快解除病人濒死前的剧痛。在家属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于1986年6月28日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氯丙嗪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主管医师先后两次受审,并被逮捕羁押1年,后经市人民法院多次公开审理及诉讼后,才宣告主管医师无罪释放。怎样认识上述做法(  )。A完全不正确,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B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也是说得通的E没有处理好医学决策与伦理判断之间的矛盾,是有着严重的伦理问题的

单选题男性,肝硬化10年,55岁,今日午餐后吃香蕉时连皮吃下,劝阻无效。对家人表情淡漠,心不在焉,此时最可能出现的是()。A肝性脑病前驱期B肝性脑病昏迷前期C肝性脑病昏睡期D肝性脑病昏迷期E肝硬化代偿期

单选题某女患者,59岁,因患肝硬化腹水,肝硬化失代偿期住进某市中医院,经治疗病情未见改善,多次昏迷,处于濒死状态,痛苦不堪。在患者儿子再三请求之下,主管医师下了医嘱,先后两次注射复方冬眠灵175mg,病人安静地死去。之后,主管医师及病人的儿子二人均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立案。从伦理方面对该医师行为的正确评价是:()A完全正确,其选择在医学上有充分依据B完全错误,医师实行安乐死与杀人无异C法律允许,但在伦理上是成问题的D法律允许,在伦理上不成问题E完全错误,法律上不允许

单选题患者,女性,54岁,患肝硬化5年。现患者出现欣快激动、衣冠不整。考虑为()A肝硬化失代偿期B肝性脑病Ⅰ期C肝性脑病Ⅱ期D肝性脑病Ⅲ期E肝性脑病Ⅳ期